中國人的時間觀里,順,是重要的哲學思想。講究順天時而動,中國人對時間的感知總是充滿儀式感。
從順應四時的農事耕作到暗合天道的節氣習俗,自老祖宗那兒代代傳承下來的東方時間智慧,早早就教會了我們要依照天時通曉農時,在農時中領悟天道。每個歲時節令都有自己特定的過法。
順時而生,過好每一天,在幾千年的時光沉淀下,早已成為每個中國人的生存智慧。
而這一點,也在最近瑞士頂級制表品牌Blancpain寶珀聯合文化大使陳曉卿發布的短片《過好每一天》被提及。
如果說西方社會里,時間是線性的、易逝的,那么在中國人的眼里,時間就是循環的。大到年月節氣,小到晝夜時辰,中國人都有自己的辦法記錄。中華歷法里周而復始的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日升日落、月盈月虧,講的是時間,是自然,也是人。
浸潤了中國人對時間的理解,光陰在一代代人手中流轉。如今,在寶珀的解讀下,深藏中國人生存智慧的中華歷法,可以幻化成一枚珍貴的腕表,將循環往復的時間觀凝固為機械邏輯,在你我手中停留。
懂行的人都知道,寶珀在復雜功能方面是絕對少有的高手。
長期以來,始終致力于諸如三問報時、雙追針計時、卡羅素等大復雜功能的研發。作為瑞士機械復興運動的領導者,寶珀早在石英浪潮席卷全球的20世紀80年代,就堅持以全歷月相的復雜功能,堅守機械制表的純粹性。
不止將機械腕表作為單純的計時工具,更看作是承載人類文明的容器。歷經290年的風雨時光,寶珀與中華年歷法一般,形成了其自有的獨特智慧——以純粹的精神,超群的遠見,創造偉大傳承。這種與生俱來的使命基因與強悍的專業實力,也為中華年歷表的誕生埋下伏筆。
把繁復的中華歷法搬運至方寸表盤之中,百年來幾乎沒有品牌敢做這樣的嘗試。
因為相比于世界上絕大多數忽略月相變化或是難以應對四季的歷法來說,咱們的中華歷法不僅要看月亮的圓缺,還要追趕太陽腳步,保持節氣與四季的吻合,再加上“十九年七閏”的超高難度挑戰,想要破解這道運轉了幾千年的數學難題,絕非易事。
來自瑞士汝拉山谷的寶珀,是業內第一個成功打造出中華年歷表的制表品牌。
?
當西方制表界仍長期沉迷于陀飛輪、萬年歷等傳統較量時,寶珀已經將眼光投向了更遙遠的東方。
耗時五年半潛心研發,2012年,首款中華年歷表在巴塞爾鐘表展橫空出世,集合干支紀年、陰陽合歷、十二時辰、五行生肖各項復雜功能,首創東西方兩套時間制度同芯運轉。
它的出現,首次以非西方文明為內核重構了復雜功能標準。這不僅僅是制表能力的突破,更是東西方文明之間深層次的文化共鳴和對話。
2025年,寶珀中華年歷表以蛇年特別款陪伴品牌迎來290周年誕辰,同時揭示了新一輪生肖周期循環的第二個動物設計——木蛇。
從外觀來說,寶珀中華年歷表的最大特點就是“有型”,帶有東方美學的風格底蘊,是更適合中國人體質的本土老錢風。
鉑金材質表殼,搭配采用大明火琺瑯燒制的貴綠表盤,以青綠呼應乙巳蛇年的木位屬性,這也是最能代表東方的顏色。
盤面布局層次分明,需要展示的時間信息雖多但絲毫不顯混雜。與市面上同類型中華年歷表不同,寶珀在發掘中華文明的同時,并沒有丟棄自己的文化——延續了腕表的常規使用習慣,在表盤外圈保留了公歷歷法中最實用的時、分、日期功能。
中華歷法部分,則通過多個小表盤的形式來清晰劃分出各項時間信息:
因為陰陽二氣分化為金木水火土,五行細化就生出了萬物,即為天干。于是在3點位小表盤上,由內至外提示陰陽、五行、天干的歷法信息。與之聯結的12點位小表盤提供農歷雙時辰,搭配扇形生肖窗口指示地支,以此形成完整的六十甲子一循環。
9點位顯示農歷月份與農歷日期,外加圓形窗口以紅點指示閏月。6點位設置有寶珀的標志性月相視窗,伴隨農歷日期的變化,呈現出月的陰晴圓缺變化。
為了適配這套復雜的中華歷法,機芯方面也需要重新設計輪系布局和能量分配。
為此,寶珀全新自主研發了3638機械機芯。由464枚零部件組裝而成,光機芯零件數量就要遠遠超于萬年歷腕表。每處零件均采用頂級制表的打磨水準,呈現出各種精美的打磨裝飾與紋路光澤。
配備3個發條盒,可輕松解決因復雜功能帶來的動力不足問題,提供可達7天的超長動儲。
而在審美、技術之外,腕表調校的安全性和易操作性,同樣值得關注。代表著寶珀”以人為本“的細節考量,鐘表圈內很少有品牌會特別注意到這一點。
自2005年首創并申請專利技術,寶珀獨特的隱藏式調校系統是市面上絕無僅有的存在。隱藏于表耳之下的小型調校按鈕,無需借助工具,依靠指尖輕按即可完成各項復雜的歷法調校。
再加上安全調校保護裝置的設置,能有效避免調校禁區帶來的傷害,即使是小白玩家也能放心操作。美觀、舒適且調校便捷,在省去返廠調校的奔波之余,更多了一份與機械裝置之間的互動趣味。
正如寶珀文化大使陳曉卿老師所說的那樣,“當下的所有相遇,都是‘因’與‘果’的重逢”。
在寶珀中華年歷表上,各歷法模塊看似獨立,實則環環相扣,互為因果,形成循環。構建于表盤之上的中華歷法,實為幾千年因果循環的微縮演繹。
古人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樸素觀測,構建精密的中華歷法,讓農耕社會的脈搏和宇宙節律共振。在周而復始的時空流轉里,我們所能做到的,應是不斷地自我更新。
在時間循環中找到生命的意義。你將度過怎樣的一天,取決于你想怎樣度過這一天。或許很多時候,我們的人生不需要那么多宏大的意義。
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順其自然,為所當為。過好當下,就是過好一連串瞬間的總和。在無數個瞬間里,我們積攢勇敢、豁達和充盈。一切生活時刻都是真實的生命體驗,所以啊,沒有任何時間會被浪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