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DeepSeek以600萬美元打破GPT-4o的算力封鎖,到比亞迪將高階智駕拉進10萬元車型,再到宇樹人形機器人出圈點燃產業熱情,2025年的資本市場注定將與“硬科技”深度綁定。(以上不構成)
本輪行情走到今天,科技作為主線的地位已然凝聚起強大的共識。在這場沒有邊界的科技浪潮中,科創綜指的出現,恰為這一趨勢提供了關鍵工具。
與此同時,相關產品也在不斷豐富和完善。
率先嶄露頭角的是首批科創綜指ETF,迅速完成了從獲批到上市交易的全過程;
緊接著,科創綜指ETF聯接基金的批量上報,再度將這一重要指數品種的投資,從交易所延伸到大眾理財場景。
當科創浪潮遇見普惠工具,如何投資中國硬科技這個時代的“必答題”,終于迎來了全新的解法。
01 為什么聚焦科創綜指?
——全收益指數工具&科技生態韌性
過去五年,科創板作為硬科技的“夢工廠”,見證了中國在半導體、AI、生物醫藥等關鍵領域的重大突破。它不僅是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更是大國博弈中科技突圍的橋頭堡,成為國家意志在科技領域的具象化載體。
然而,普通投資者面對這片富礦時,往往陷入兩難:
- 重倉個股可能因技術路線突變遭遇劇烈波動;
- 跟隨研報選賽道,又受限于高研究壁壘與信息不對稱的鴻溝。
更深層的矛盾在于,硬科技革命的底層邏輯早已超越“點狀突破”的舊范式,進入生態對抗階段。
當全球半導體產業在持續推進制程競賽的同時,愈發重視先進封裝的發展,AI戰場從以算法競賽為主,逐步拓展到算力基建的拼殺,單一領域的成功越來越需要產業鏈上下游的共振。而產業生態的協同進化,更能構建起突破技術封鎖的強大護城河。
因而在本輪中國硬科技集體破壁的浪潮中,投資者逐漸意識到:
最有效的武器不再是押注某個“卡脖子”技術的突圍,擁抱科技生態的廣度與韌性,更將成為長期制勝的關鍵。
此刻,一個更具包容性的解決方案浮出水面,首只“全方位、無偏見”擁抱科創板的寬基指數——科創綜指(000680.SH)于今年1月20日正式發布。
科創綜指的創新,在于其底層設計實現了對科創板的全域覆蓋:
567家企業、17個申萬一級行業、從7000億巨頭到8億新星的市值梯度,構成了一幅動態更新的“硬科技”產業圖譜。(來源:Wind,截至2025.3.10)
廣度上——
在對科創板97%的市值覆蓋率、99%的營收覆蓋率之下,這張產業圖譜既容納了芯片半導體的千億軍團,也網羅了量子計算、腦機接口等前沿領域的星火之光。
數據來源:iFinD,總市值數據截至2025.1.20,營業收入、利潤取自三季報。
不同于科創50對龍頭的“聚光燈式”聚焦,科創綜指的底層邏輯是“全盤掃描”。這種更具表征力的存在,使得投資者不再局限于部分龍頭企業的興衰,而是能夠全方位參與到科創板的成長進程中,更充分地感受趨勢與貝塔的力量。
厚度上——
相較于主流寬基指數,科創綜指采用了全收益指數的收益處理方式,即將成分股的分紅計入指數收益,如同在科技創新的土壤中埋下復利的種子,以此更加全方位、深層次地展現指數在持續演進與發展過程中所蘊含的回報價值。
即便多數企業處于成長期,分紅率的確明顯低于主板,但研發投入占比高達10%所催生的技術突破,在長期終將通過全收益指數的再投資機制轉化為“滾雪球效應”,終將在產業應用中轉化為指數向上的動能。
02 為什么關注指數化工具?
——復雜創新的降維封裝&認知平權
回溯納斯達克的歷史,真正改變游戲規則的并非某個科技巨頭的誕生,而是指數化工具將微軟、蘋果、英偉達們納入同一坐標系的那一刻,奠定了將復雜創新封裝為普適工具的里程碑。
如今,相似的故事正在中國科創板以更快的速度上演。
科創綜指相關產品的推出,不僅填補了科創板投資工具箱的空缺,更在大浪淘沙的市場環境中為普通投資者提供了一個能夠一鍵布局科創板全貌的普惠工具,賦予了投資者“認知平權”的力量。
科創板50萬元的投資門檻曾是橫亙在多數人面前的客觀限制,而指數化產品的出現讓硬科技投資走向大眾化,讓百元起投成為可能;
“以芯片半導體硬核主導、高端制造長尾爆發”的多元行業布局,在保留硬核科技底色的同時,也有效降低了單一賽道波動造成的沖擊;
通過一籃子配置,投資者不再需要深究哪條路線將最終帶領中國站在世界的前列,指數優勝劣汰的機制將自動捕捉技術潮汐的方向。
更值得一提的是,科創綜指ETF聯接基金的后續推出,有望進一步釋放科創綜指產品的工具價值與普惠投資的優勢。
ETF聯接基金主要通過將不低于90%的基金資產投向目標ETF,實現對標的指數的間接投資。其不僅與ETF分散配置、運作清晰的核心優勢一脈相承,還突破了場內ETF需通過證券賬戶交易的限制。
聯接基金可通過銀行、互聯網平臺等場外渠道進行申贖,并支持自動定投與分紅再投資設置,為投資者提供了更便捷的“長線持有硬科技資產”的方式。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革新正在使得硬科技投資從“專業競技場”進一步邁向“大眾化、普惠化”。正如移動支付改變了金融服務的面貌,以ETF及聯接為代表的指數工具也在重塑科技紅利的分配邏輯。
當前宏觀語境下,“培育新質生產力”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全球資本已開始重估中國科技價值,而科創板正是其核心載體。
對于投資者而言,當下的戰略問題已經不是“是否參與”,而是“如何更好地長期參與”。
畢竟,投資有時需要繞過復雜的計算,回歸一個基本事實:當14億人口的大國將“科技自立”刻入國家基因,這艘巨輪產生的動能終將穿越任何技術封鎖的暗礁險灘。
科創綜指產品的底層邏輯,正是將這種確定性轉化為普通投資者的操作方案,本質上是一場對趨勢的躬身入局。它不承諾避開每一次風暴,但確保在硬科技浪潮的每一個關鍵節點上,持有人始終在場。
當未來的技術編年史回望這個時代,那些選擇與大國科技脈搏同頻的人,終將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坐標。
風險提示
以上不構成證券推薦。本資料觀點僅供參考,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以上內容不構成個股推薦。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管理人不保證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市場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