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3月10日,歷時6天的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落下帷幕;3月11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也圓滿落幕。每年一次的“兩會”不僅是民意的展現,也是民智的凝聚。今年的盛會,對中國文旅未來的發展又有哪些關鍵提示詞呢?品橙旅游圍繞代表和委員的建言獻策,也約請了文旅業界的資深專家和行業領軍者作了訪談,他們的真知灼見對于文旅發展均是有益的啟發。
休假制度:全員關注,落實有望再進一步
今年與旅游相關的提案與建議最多的就是“休假制度”,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落實和優化休假制度,釋放消費潛力。其實,休假制度并不僅僅是促消費的手段,更有“珍視傳統、提升幸福感”的作用。
如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建議,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也是與家人團聚的日子,今年起春節法定假期由3天變為4天,通過調休從除夕開始放假8天,這是對春節假期的進一步優化。未來春節假期仍有一些調整空間,例如可以取消調休,將法定假期再增加3至5天,改為放假9天。這一建議引發了眾多網友的共鳴。
全國人大代表、雅安市教育考試院院長、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明建議,把元宵節設立為國家法定節假日,目前清明、端午、中秋成為法定假日,而元宵節仍未被納入。從文化傳承與創新看,法定假期能為燈會、非遺展演、民俗研學等活動提供時間,激發傳統節日的現代活力。
此外,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龐永輝提出在全國推行“春秋假”的建議。
除了“新假期”,一直被頻繁討論的“帶薪休假制度”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被全國人大代表霍啟剛再次提及。他建議,強制實施帶薪年休假相關政策,完善企業違反法律責任的規定,強化對企業年休假執行的約束。對現行《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三條關于年休假天數的規定進行修改,按工齡計增帶薪年休假天數,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首兩年每年5日,之后每年加1日,遞增至最高10日 。這一調整,充分考慮到了青年勞動力的需求。
除了增加年假天數,霍啟剛還提出,嚴格落實現有勞動法中關于每周工作時間的規定,非特殊情況禁止企業協議取消職工“雙休”,對企業確因工作需要延長職工工時的情況做出明文規定。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將落實帶薪年休假制度作為勞動保障監察的重點內容,將企業落實帶薪休假的情況作為企業獎懲、信用、等級評定等的重要依據,激勵企業落實相關規定。
為什么這次關注節假日的都是非旅游業代表?分析認為,主要是旅游業代表曾多次提出過相關提案與建議,但實施起來還有難度,另一方面,休假制度與每一個人的幸福感相關,所以受到廣泛關注。
199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確立了帶薪年休假法律制度 ,2008年國務院頒布的《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也對休假主體、條件、天數等作出明確規定,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卻困難重重。人社部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有近半數的人沒有享受到帶薪年休假。
資深專家高舜禮認為,國企、外企、事業單位對帶薪休假落實較好,一般的民企難以落實的原因,在于營商環境雖有所改善,但民營企業的確有發展上的弱勢和劣勢,不得不通過加班加點工作來獲得利潤,這是帶薪年假難以落實的重要原因。這種狀況,需要中國經濟真正強大以后才能徹底改變。不過,隨著國民休閑意識的提升、各部門和社會輿論的呼吁,帶薪假期的不斷落實也是大勢所趨。
入境游:“朋友圈”在擴大,還需做點啥?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到“完善免稅店政策以推動入境消費的增長”。
3月7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記者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也表示,中國外交將持續為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戰略支撐,營造有利的外部環境……免簽朋友圈有望進一步擴容,打卡中國將繼續成為國際的新風尚。
在如此重要的會議上多次提到中國的免簽與入境,可見入境游對國家擴大開放的重要性。
2024入境旅游方面表現不俗,全年入境游客達1.319億人次,同比增長60.8%。這一增長得益于簽證措施的簡化,截至2024年年底,中國已與25個國家實現全面互免,對38個國家試行單方面免簽,以及對54國實施過境免簽。特別是2024年12月推出的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進一步提升了國際游客的便利性。
全國政協委員、春秋航空董事長王煜對品橙旅游表示,繼2019年以來,今年是我連續第6年提出關于入境游提案(除2020年)。
他說:“我國大力促進入境游發展后,2024年僅免簽入境外國人就高達2011.5萬人次,同比上升112.3%,大量國外博主、游客通過手機鏡頭把真實中國傳回各國民間,又通過他們向各自親朋好友傳播。許多抹黑謠言不攻自破,發揮了巨大的民間外交作用。”
不過,他在調研中也發現,日常對外交往過程中,外國人對來華入境游普遍存在“不愿來,不敢來,不方便”三個方面的問題,主要還是源于誤解、未知和習慣問題。就拿我們公共廁所設施建設來說,中國的公共廁所絕大部分是“蹲廁”,甚至日韓等亞洲國家的游客都不會或不習慣“亞洲蹲”,如廁成為問題;又如外國人在華無法登錄國外信用卡和支付公司的網站和APP,不能給支付寶轉款,支付仍不夠方便。許多境內OTA、快遞等頭部平臺,不支持使用護照和外國人名線上預訂國內段機票或快遞服務;因缺乏標識或翻譯有誤,難以快速找到相關設施位置,導致行程受阻等;這一系列都需要我們擴大免簽政策范圍,加強旅游市場秩序管理、推進旅游接待體系便利化建設。持續改善網絡環境、入境游客手機支付、境內機票等線上預訂、路牌外語翻譯、如廁(按比例2:1或者3:1,增設一定的坐廁并配備必要的消毒設備)等各服務環節的便利性。
同樣關心入境游的另一位航空業大佬,全國政協委員、廈航董事長、黨委書記趙東為今年全國兩會帶來的建議有三條:一、在文旅消費方面,將新文旅納入“兩新”政策,持續優化休假制度;二、在航線拓展上,增加通往歐美、亞太等地區的航班頻次與航點;三、在航空業可持續發展方面,要構建航空綠色轉型的“中國方案”。趙東建議,應當將新文旅納入“兩新”政策,持續優化休假制度,這樣能夠鼓勵更多居民“走出門”。而除了“走出門”,“入境游”也是近年來的關鍵詞之一,趙東表示,要讓更多外國人了解中國,持續吸引外國人“走進來”,積極拓展國際航線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我建議,應該圍繞外國人入境旅游市場,重點打造上海、北京、廣州、重慶、成都、武漢、西安等一些入境旅游口岸城市和樞紐城市。圍繞港澳同胞的入境,要重點打造深圳、珠海首站城市,對臺灣同胞入境的重點打造廈門、福州、南京這些重要的入境旅游口岸城市。此外,對于海外的華人華僑要重點建設像泉州、江門、潮州、汕頭這樣一些僑鄉的入境旅游口岸城市。建設過程當中,我們希望能在十五五的旅游業規劃當中對入境旅游口岸城市要進行專章研究,要從頂層設計建設一批入境旅游口岸城市,并指導所在的省市一級的旅游部門對入境口岸城市進行專題規劃。”
此外,戴斌委員還指出,城市應打造更多元的消費場景,補齊服務短板,打造開放式的入境場景,例如解決游客行李寄存與值機難題,完善市區免稅店、離境退稅商店及物流配套服務,細化導游導覽體系、開放非保密性的政府辦公場所等,在旅游市場中有意識地宣傳推廣社會資源訪問點,特別是在研學旅游入境旅游市場上,使其成為展示中國當代形象的一個窗口。
對此,中旅旅行入境部歐洲市場室總監周占峰認為,中國作為入境旅游目的地,要加大對于營商環境的改善,在免簽之后為入境散客提供更多的便利消費場景。同時入境游企業也要適應市場的變化,設計出更多標準化碎片產品,提供入境游客喜聞樂見的細致服務,促進入境消費,推動入境游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銀發旅游:如何向惠民和舒心提升?
2025年全國兩會,“銀發經濟”成為高頻熱詞。從政府工作報告的頂層設計到代表委員的建議提案,從智慧養老的科技賦能到銀發文旅的消費升級,老年需求正從“衣食住行”向“詩與遠方”深刻轉型。
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集體采訪活動中,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表示,我國的老齡需求正在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既有對衣食住行的實物需求,也有對健康養老的服務需求,還有休閑、娛樂等“詩和遠方”的新需求。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唐山市民政事業服務中心主任楊震生表示,構建銀發文旅產業鏈,推動銀發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讓“銀發族”樂享“詩與遠方”。
楊震生建議,要建立文旅資源整合平臺,整合民政、文旅、財政等多部門政策資源,聯合出臺銀發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形成政策合力。同時,打破傳統行業界限,構建“銀發文旅+醫療”“銀發文旅+農業”等多元融合模式,建設以老年人旅游為核心,集醫療、養老、文化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區,推動銀發文旅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戴斌委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從人的生命周期來看,“一老一小”我們過去不是太重視,但現在我們開始抓老年旅游、旅居康養,青少年的研學旅游。所以這些方面的新業態,如圍繞老年旅游推動了銀發旅游專列,是充分考慮了老年人“慢游”和“漫游”的實際需求,為老年人打造了一個舒適、便捷、充滿樂趣的出行環境,讓列車上的“慢時光”成為老年人展示才藝、體驗非遺、交往互動的愜意空間。
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民盟湖南省委會主委何寄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將圍繞進一步發揮銀發文旅在全方位擴大內需中的引擎作用提出系列建議。何寄華建議,要夯實消費基礎,讓銀發文旅消費者“能消費”。要強化銀發文旅頂層設計,提升銀發文旅消費能力,破除銀發文旅消費門檻,打破“年齡約束”,跨越“數字鴻溝”,暢通“城鎮堵點”。要健全銀發文旅服務體系,加強銀發文旅市場監管,讓老年人“敢消費”。同時,還要注重激發消費潛力,讓銀發文旅消費者“愿消費”,這就需要豐富銀發文旅產品供給,加強銀發文旅要素支持。
對此,高舜禮表示,銀發文旅是基于銀發經濟之上的一個板塊,隨著銀發經濟的活躍,銀發文旅必然大有可為,特別是康養旅居,這對“活力老人”很有吸引力的旅游業態更有爆發增長的可能。今年“兩會”期間,云南省省委書記王寧向全球網友發出“旅居云南”的邀約,希望可以把云南的綠水青山、鄉情鄉愁,化作更多人“心安此處”的“第二故鄉”,是對“旅居云南”計劃的很好推廣。此外,高鐵、郵輪產品也深受老年游客歡迎,只要肯動腦筋和開拓進取,企業可發揮作用之處前景無量。我也注意到,在抖音等媒體平臺不時看到“誰旅游誰后悔”等負面發文,對于這類向老年市場的發聲,媒體平臺應該給予高度關注,社會輿論也要予以駁斥,以大量直面的事例以正視聽。此外,對于“高齡老人出游需子女陪同”等一些參團報名規定,也應實事求是、再加推敲、靈活處理。
科技:旅游場景打造是重點
春節期間,科技大佬馬斯克點贊無錫拈花灣AI煙花秀引起全國人民的關注。而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無錫拈花灣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國平一直把“文旅與科技的融合應用”放在提案中。2024年,吳國平提交了《關于進一步加快人工智能在文旅行業中的應用的建議》。過去一年,吳國平繼續圍繞文旅與科技融合,考察了國內外的不少文旅項目,深切感受到科技在文旅行業發展中的巨大潛力。
吳國平代表說:“伴隨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旅游業邊界越來越模糊、業態越來越多元,呈現從風景到場景、從觀光到沉浸、從物質到精神等特征。然而產品創新不足、同質化嚴重、社會資本參與度低、缺乏支柱型企業等問題突出。”
今年,他又提出建議:鼓勵文旅企業與科技企業合作或向科技型文旅企業轉型,加速新技術在文旅場景的探索和落地應用。鼓勵重點文旅企業根據業務需要,建立研發機構。此外,對文旅企業數據資產及數字資產進行評估入表,將游客數據、文化內容數據等作為數據資產,數字藏品、虛擬旅游場景等作為數字資產,優化企業資產負債結構,引導文旅企業數字化轉型。
對此,高舜禮認為,旅游跟科技的融合不是簡單地讓游客去看“技術”、欣賞尖端,更重要的是在文旅產業的深層次應用、融合性應用,有些景區花了大價錢,只是簡單引用或呈現人工智能的某些技術,沒有對應旅游客源市場的真正需要,結果花錢不少、浪費很大,還敗壞了科技給旅游插上騰飛翅膀的形象,說到底就是一種生吞活剝、隨波逐流、食科技而不化的市場投機者。
在兩會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戴斌委員也說:“我經常講最好的消費是指向未來的消費。拉動消費最有利的方向應該是增加面向未來的、現代的、時尚的旅游服務。如,人工智能、大數據,一些旅游裝備制造,包括無人機、無人駕駛、低空飛行等等這些科學技術應該為旅游產業與游客帶來更多的新體驗。”
戴斌委員指出,旅游與科技的融合,首先是在思想觀念進行有效的引導,無論我們愿意和不愿意與DeepSeek這些大模型相結合,都要認識到,新技術會深刻的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旅游的組織方式。所以,對廣大的旅游業者,不管是酒店、旅行社、景區、度假區,都要去認識到這樣一個發展的趨勢,只有人的觀念轉變了,科技才能夠真正地進入到旅游業的生產體系中間來,進而為游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其次,要高度關注旅游有哪些應用場景?不管是互聯網,還是一些基礎設施、交通工具的改善,新質生產力只有和旅游的場景融合在一起,才有它發揮作用的空間。用場景來牽引科技的應用和創新。
最后,是要培養一批復合性的人才,讓這些現代的旅游人能能夠去掌握現代的新質生產力。同時讓新質生產力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旅游新需求能夠相結合。
當然,今年與文旅相關的提案、建議還有很多,如鄉村振興、博物館預約制度等熱詞也不時閃現在報道中,體現出“文旅加百業”“百業加文旅”的新趨勢、新局面越來越明顯,隨著文旅的邊界不斷擴充,文旅發展的空間也越來越大,當然,文旅業人的責任也越來越重。(品橙旅游Lis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