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眼下正是暑期,文旅市場“熱”力全開,成為帶動消費的重要引擎。上半年,國內文旅市場也出現不少創新多元的消費新場景。
總臺央視記者 楊紫薇:我們現在是在江蘇常州奧體中心體育場,整個場館最多可以容納41000人。7月20日,常州隊將在這里主場“迎戰”徐州隊。自從5月份比賽以來,“蘇超”熱度持續不減,單場上座最高突破了6萬人。
記者:足球場化身成為城市“會客廳”,江蘇的各個城市也通過一系列促消費的舉措,吸引大批觀賽游客走進景區,例如在比賽中提供仿真恐龍“拉拉隊”的中華恐龍園,7月以來的客流量和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約80%。景區也推出了一系列巡游活動,豐富游客的游玩體驗。
江蘇常州中華恐龍園景區總經理 王凱:酒店從暑期以來,入住也是基本天天滿房,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近20%,目前我們已經推出恐龍妹妹、恐龍弟弟、“蘇超”周邊等多個系列的產品,恐龍妹妹系列開啟預售僅僅三天,銷量就突破一萬件。
記者:夜幕降臨,白天的暑氣漸消,隨之而來的是點燃的夜經濟。大家吃著燒烤喝著啤酒,還可以一起通過大屏觀看賽事直播;此外,各大商業街區也通過打造“美食+購物+足球”等多元的夜間消費場景,將賽事IP轉化為激活夜間消費的“超級接口”。
江蘇常州某燒烤店店主 張敬宇:人流量最頂峰的時候大概是之前的兩倍,特別是還有從北京過來的、廣東過來的,之前一天所有產出的手工串要到凌晨一點到兩點賣光,現在大概是(晚上)11點左右就賣光了。
眼下的江蘇,全域都是文旅賽場,24小時消費熱力在線。兩個月以來,“蘇超”早已超越足球競技本身,成為江蘇13個城市串聯文旅資源和激發消費潛力的有力引擎。據江蘇省體育產業集團預測,整個“蘇超”賽季將創造超3億元的綜合經濟效益,江蘇省平均每個城市將增收兩千多萬元。
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教授 宋波:以一張足球票來撬動整個吃住行游購娛的文旅全產業鏈的消費,以各個地方文化符號,以這樣的賽事加文化、賽事加旅游、賽事加美食的方式,營造了很好的可體驗的、可互動的、沉浸式的消費場景。
不止在體育競技領域,多元業態的深度融合正不斷給文旅市場帶來創新的活力和持續的動能。今年上半年,現象級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不僅在全球拿下159億元人民幣的票房,助推中國電影出海取得近20年來最好的成績,還帶火了相關衍生品的開發和銷售,截至目前已實現了幾百億元的正版銷售額。多地推出票根經濟,一張哪吒2電影的票根,就能實現景區、餐飲、演出等場景的優惠聯動,解鎖出新的文旅消費模式。
中泰證券互聯網行業首席分析師 康雅雯:后期我們也看到一些電影的拍攝空間,把它打造成一些研學文旅類似的產品,所以我們認為整個產業鏈,既可延長電影影響力的生命周期,同時還可以增加線下文旅的增量、活躍度、市場空間。
在文旅融合的大趨勢下,今年以來,很多地方也在巧妙而深入地發掘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蛇年春節期間,江西景德鎮、安徽銅陵、四川自貢等地旅游訂單量都出現明顯增長。
記者:各地圍繞非遺紛紛推出沉浸式旅游項目。在一些古鎮和古村落,游客可以觀看像舞龍舞獅、非遺魚燈巡游等等的表演,還能參與到刻紙、漆扇等傳統手工藝制作,深度體驗當地的民俗風情。
據統計,今年春節期間,“非遺游”的熱度同比增長約四成,全國超4.9億人次參與非遺活動;此外,今年端午假期期間,國內非遺集市相關的攻略訪問量同比增長超三倍,民俗體驗類目的地預訂增幅超四成。
記者:蘇超的好球、哪吒的“鬧?!币约胺沁z的煥新,都在向我們展示傳統文化是取之不盡的寶藏,文旅融合市場蘊藏巨大的潛能。只要不斷創新、積極拓展,串聯起各個業態、要素,秉持“全域就是主場”的理念,文旅的流量就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消費增量和強勁的發展動能。
滿載而歸 深度體驗 外國游客感受立體中國
今年上半年,在免簽朋友圈擴容,以及離境退稅“即買即退”退稅政策的推動下,“China Travel”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由常規的打卡式觀光向解鎖多樣中國、體驗多樣中國而轉變。
在北京秀水街,幾輛載著外國游客的大巴車停在門口,游客們成批走進商場選購商品。一家工藝品店里,幾位來自挪威的游客正在選購茶杯。這是她們第一次來中國旅行,到秀水街購物,他們留出了一天的時間。
北京商戶:我們現在接待的外賓的話,明顯量是比去年就多一些了,(包括)歐美像各個國家都會多一些,差不多數量的話(增長了)有一倍多一點。
北京秀水街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 張騰:今年的上半年,我們秀水街接待的入境游客比2024年的同期實現了翻了一番的這么一個增長,銷售額預計提升在80%以上。他們對中國元素的一些文化文創產品是很感興趣。
深圳的華強北,也是很多外國游客慕名而來的必打卡目的地,從智能手表到降噪耳機,從無人機到AI眼鏡,各種品類豐富的電子產品都是他們的心頭好。
深圳華強電子世界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王承珠:從市場來看,整個外國友人來華強北購物(今年上半年)同期對比是增長了50%,6月份的日均,外國朋友到華強北是7000人次,現在增長到8000人次,甚至還多。
不只是中國購,隨著中國文化的吸引力增強,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期待在中國旅行的時間再長一點,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感受能再深入一點。在北京的胡同街區,一個來自西班牙的入境旅游團正在體驗一場“深度胡同游”。他們乘坐老北京人力三輪車,從什剎海地區一路穿行,到達銀錠橋,了解胡同的文化內涵,接著走進一戶家庭,進一步了解老北京四合院的生活形態與歷史文化。
導游任超告訴記者,隨著入境政策的持續優化,他能明顯感覺到今年入境游客量的增長。今年,他每個月的接團數量接近去年均值的2倍。此外,外國游客的需求和旅游方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北京導游 任超:許多(外國)旅游者除了游覽大眾景點之外,向我們提出了一些要求,想了解北京真正的生活。2024年中軸線申遺成功,鐘樓和鼓樓也是中軸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今年我們特意將鼓樓和鐘樓納入產品中。
與此同時,在免簽政策紅利的深度釋放下,外國游客的足跡也正從一線城市、知名景區下沉至三四線城市、縣域城市,給文旅市場帶來新的增長點。
某在線旅游平臺數據顯示,文化體驗類產品成為今年入境消費新亮點。非遺工坊、民俗演藝、市井生活探秘等沉浸式玩樂項目預訂量同比飆升300%,其中布藝扎染、剪紙、陶藝手作等非遺體驗項目最受外國游客歡迎。同時,川劇變臉,京劇演藝在攜程海外平臺預訂量比去年增長了近10倍。端午節期間,不少外國游客加入多地劃龍舟的隊伍中,也讓人印象深刻。
總臺央視記者 吳佳靈:從拖著空行李箱來“掃貨”,到在胡同里騎行、穿著漢服打卡,再到排隊參觀AI展、體驗科技互動館,我們可以看到,外國游客的中國之旅,不再只是“轉一轉,看一看”,而是正在轉向文化、生態、科技等等多元融合的深度體驗。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國各口岸入境外國人數量大幅增長。其中,北京口岸出入境外國人達290余萬人次,占出入境總量的近三成,同比增長36.5%;上海接待入境游客424.8萬人次,同比增長38.5%。這背后,是中國持續優化免簽政策、擴大免簽國家范圍、提升旅游便利化水平的努力。也正因如此,中國,正成為越來越多外國游客心中的“常來常新”的超級目的地,一個更加立體、真實、生動的中國,正展現在世界面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