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惡人是絕不會主動坦白、交代自己的所作所為。
畢竟,這些行為,一旦被抖摟出來,不僅會關乎自己的聲譽存亡,而且還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危及背后的“金主”。
但是,若在被逼無奈,或者忍無可忍的時候,這些惡人,也會毫無顧忌地把“黑底”給爆料出來,讓世人看清廬山真面目。
自打美國總統換成了特朗普以來,他就委派自己的親密盟友、政府效率部負責人馬斯克對政府進行大刀闊斧地整頓和改革,以此來削減不必要的開支、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
這么一來,一些組織不可避免地要被開刀,如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馬斯克不僅大量裁員——從全球1萬多名雇員削減到294名,而且還凍結了該組織的資金。
馬斯克只是想借此實現自己的施政目標,助力特朗普,誰知,拔起蘿卜帶起泥來——居然讓靠著該機構撥款才能在世界各地煽動顏色革命的“非政府組織”和“獨立媒體”大白于天下。
例如舉世聞名的英國廣播公司(BBC)。
按理說,身為一家媒體組織,本應遵循基本的職業道德和行業規矩,實事求是地報道新聞,不偏不倚地評論事件,可誰知,BBC居然明知故犯,有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不惜污蔑誹謗、干涉攻擊。
這里,只提提它是如何報道評述我們國家的,就一葉知秋了。
自2012年開始,每當報道任何關于中國的正面成績時,BBC的新聞標題往往套路式地加上“代價是什么呢”的反問。
如“中國正變得更加智能,但代價是什么呢”“中國正為埃塞俄比亞創造就業崗位,但代價是什么呢”等。這種報道手法早已被國內外網友所熟悉,成為其抹黑中國的慣用形式。
BBC為什么要后綴“代價是什么呢”這一句話,其意圖不言自明,無非就是污蔑和攻擊我國別有用心、居心不良唄!意圖誤導讀者,給其戴上有色眼鏡。
還有更嚴重的呢!
2023年7月31日,BBC炒作渲染中國對海外維吾爾族人實施所謂“跨國鎮壓”的不實言論,誣稱維吾爾族人遭受到所謂“監控”“監禁”,煽動對立情緒,嚴重誤導受眾。
2024年4月,BBC記者丹尼·文森特撰寫關于中國毒品泛濫的報道,無端指責中國制藥行業與毒品走私之間存在勾連,宣稱許多制藥公司不僅與毒品生產國之間有著深厚的利益關系,還有大量畢業生參與網絡毒品販運,甚至稱武漢成為毒品的重要來源地之一
2024年12月,BBC報道新疆番茄生產涉嫌強迫勞動的問題。
那么,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新聞品牌之一的BBC為什么要睜著眼說瞎話、顛倒黑白、編造抹黑呢?這不是在自打臉面、敗壞自己的聲譽、毀壞自己的公信力嗎?
原來呀,BBC是“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軟”——拿了美國國際開發署的錢。BBC下屬國際慈善機構的年報顯示,該機構常年接受美國國際開發署的資助。
既然BBC如此無法無天、嚴重背離行業規矩和職業道德地肆意歪曲報道,肯定受到了國際開發署的“授意”和“指使”。
上梁不正下梁歪!
果不其然。
美國國際開發署明面上負責的是美國政府的對外“援助”項目,但實質上呢一直在通過資助世界各地的“非政府組織”和“獨立媒體”為美國滲透、干涉別國內政乃至顛覆別國政權的行為提供掩護和支持。
也就是說,美國國際開發署是BBC的大金主,拿了錢的BBC,自然得主子的調遣指揮,心甘情愿地為主子服務和效力。
可一旦拿不到錢了,BBC又會怎么樣呢?
只會規規矩矩、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報道新聞。
如2月7日,BBC環球廣播部的視頻賬號發布了一期介紹中國科技成就的視頻,視頻既沒有網友們此前吐槽的“陰間濾鏡”,也沒有往常的惡意歪曲和暗示,而是羅列了不少數據介紹中國科技發展以及背后的原因。
是呀,不給錢了,為什么還聽從他的差遣呢?
拿人錢財,為人消災。
不久,有一個反華組織,因國際開發署斷了他的口糧,不得不“招供”了。
它,就是臭名昭著的反華智庫——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戰略與研究部主任丹妮爾·凱夫自曝,“美國暫停資助已導致該研究所停止了與中國相關的研究和數據項目,這些項目價值約120萬美元,重點關注網絡安全和技術問題”。
“對于聚焦中國問題的大型撥款行動,美國政府之前是關鍵資助者?!?/p>
丹妮爾所言,并非子虛烏有,而是有根有據:自2019年以來,美國政府撥款約占該所運作資金的10%至12%,并為約70%的涉華研究項目提供資金。在2022至2023財年,該所收到了近300萬澳元(約合190萬美元)的美國國務院撥款。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是坐落于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的一家智庫。按理說,若需要資助的話,本該屬于澳大利亞政府的事,可美國國務院撥款,又是為何?
更重要的是,美國國務院還為約70%的涉華研究項目提供資金。
出這么多錢,只為研究中國。那么,究竟在研究中國的什么呢?
難道是在研究中國是如何發展經濟、振興科技、提高軍事,進而把先進技術和成熟經驗學過去為其所用嗎?
原來,統統不是的!
這個機構長期接受來自美國政府和軍火商的經費支持,熱衷于炮制和炒作各種反華議題,意識形態色彩非常濃厚,實際上是反華勢力的“急先鋒”,學術信譽受到嚴重質疑。
在2020年時,我國新華社就曾揭露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常常發表一些污蔑、敵視中國的言論,痛斥其歪理學說,并對其嚴厲警告。
美國獨立新聞網站“灰色地帶”也指出,該研究所的報告往往不是基于真正的證據,而只是為了煽動。
該智庫有一名叫貝書穎的雇員還現身說事。
她在社交媒體上撰文稱,那些為她提供攻擊中國信息的NGO組織,乃至這些組織構建的反華網絡,都是靠著美國政府的錢生存的,她甚至還透露了這些組織主要在香港和臺灣活動的情況。
她還宣稱,只要美國政府能繼續給這些組織保持每年幾百萬美元的支持,她就能繼續在全世界輸出攻擊中國的內容,從而捍衛“民主自由”和“人權”,并證明美國和西方的政體才是優越的。
她的本意是借此逼迫美國政府能繼續出資支持,可沒想到,居然把背后大金主給曝光了,將大金主的罪惡勾當也給抖露了個底朝天。
這下子,天人誰人不知?
至此為止,我們也就明白了美國國務院舍得花錢資助這家智庫的真正意圖了。
這可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我們苦苦尋找都很難得到的,可誰知,馬斯克竟然幫了我們一個大忙,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也主動“招供”為我們澄清事實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其實,這也只是美國攻擊打壓、抹黑污蔑我國的手段之一。很顯然,這手段極不光彩,極其卑鄙和陰暗,極其齷齪和險惡。
為了打壓和制裁我國,更為了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美國是無所不用其極,不僅絞盡腦汁使出各種各樣的明槍,還花盡心思發射五花八門的暗箭。
我就想問問美國,這些都有用嗎?
對于那些明槍,我們國家絲毫不畏懼,半點不認慫,“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對于那些暗箭,雖然難防,但我們小心謹慎地提防著,有理有據地澄清和回擊著。
更重要的是,這些“暗箭”,雖能騙得了一時,但絕不會蒙得住一世的。
暗箭,起于謀者,但終歸會止于智者、敗于時間的!
【我是@心花手中開,感謝你的閱讀,也希望你能點贊、評論和轉發,帶給更多的人知識、道理和能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