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0月18日,包括老帥在內的一大批老干部們,突然收到一份緊急指示,強制要求他們疏散到各地。其中聶榮臻到邯鄲,陳毅到石家莊,徐向前到開封,劉伯承到漢口,葉劍英到長沙,朱德和李富春到廣東從化,徐海東到鄭州,等等。
當時在世的9名元帥(羅榮桓在1963年12月16日病逝,彭德懷和賀龍不知在何處),只有“副統帥”留在北京,能跟毛主席進行直接接觸。老干部們在各自的城市,人身自由受到嚴重限制,唯有中央的批準,才能離開所在的城市。
朱德和李富春雖然都被疏散到廣東從化,但都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從化市位于廣州市北部,后來撤市改區后,成為廣州最北部的一個區。朱德不是第一次到從化,過去他來過這個“溫泉之都”療養,但此行明顯不是來度假和療養的。
朱德乘飛機抵達廣州白云機場后,被廣州軍區一領導,直接安排專車,繞路送到從化,完全不進入市區。而且他還收到明文規定:不準到附近農村、工廠,散步不能超過橋頭——橋頭設有一處專門警衛看守的警戒線。
相比較朱德,聶榮臻在邯鄲還是不錯的。但這個“不錯”只是他在才有的優待,換個其他老干部來恐怕只有“難過”。聶榮臻到邯鄲前,中央有人特地給邯鄲方面打招呼,定下8個字的接待原則:“不冷不熱,偏重于冷。”
這個招呼是誰打的,很容易就能想到。虧兩人還是有多年搭檔情誼和在黃埔軍校中有師生情誼,竟然下這樣的指示。邯鄲曾屬于華北軍區的一部分,邯鄲軍分區是華北軍區下命令成立的,而聶榮臻正是華北軍區從成立到撤除(其實只是改稱,但北京軍區成立后司令換成楊成武,楊是聶一手培養出的大將)的司令。
所以,聶榮臻在邯鄲是有優待的,多的是違抗“中央”命令對他好的人。聶榮臻在邯鄲住的招待所,隔壁就是公園,他幾乎每天都到公園里散步,鍛煉身體、放松心情。聶榮臻還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那個地方很多同志是我的老部下,對我客氣得多。”因此,他被疏散到邯鄲,盡管有人不想他過好,但他還是過得好。
不過4個月后,不知是水土不服,還是其他原因,聶榮臻患上了一種未知名稱的皮膚病,癢得沒法正常睡覺。他托人從北京搞了些特效藥,但是沒用。皮膚上的奇癢,致使他71歲的身體迅速陷入虛弱。
無奈之下,聶榮臻只好向周總理提出求助。多年后他回憶說,自己回北京沒跟任何一個“當權派”打招呼,“是直接給恩來同志報告的”。周總理知道,如果不是實在撐不住了,聶榮臻是不會向自己求救的。
接到聶榮臻電話后不久,周總理親自打電話疏通,安排聶榮臻回京的相關事宜。經過301醫院皮膚專家的細心治療,聶榮臻終于恢復往日的健康。同樣被疏散在外的陳毅就沒那么好運了,因便血申請回京治病,屢遭拒絕耽誤了診斷治療的最佳時間,后來在周總理的幫助下才回京治病。
同年五一,聶榮臻在周總理的安排下,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慶典活動,并與毛主席面對面交流了一番。毛主席十分關心聶榮臻的身體,得知他的皮膚病既頑固又反復后,便發話道:“榮臻同志,你不要出去了,就在北京待著吧。北京好治病,出去干什么呢。”一旁的周總理為聶榮臻感到由衷高興。
毛主席的話別有意味,讓聶榮臻后知后覺。經過此事,聶榮臻明確感受和明白到兩點:一是毛主席、周總理對老干部們的關心愛護,二是那種受到限制的疏散不是毛主席的意思。
這時候的毛主席,逐漸察覺到了一些暗地里的東西,把老干部們紛紛召回身邊。朱德在1970年7月回到北京,劉伯承也在這一年回京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