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12 -
從“植”此出發(fā)
邂逅綠色未來
(2025)
01
你知道植樹節(jié)的由來么?
1915年7月,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將每年“清明”定為植樹節(jié)。
1928年4月,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當時的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儀式,并將孫中山逝世紀念日定為植樹節(jié),以示垂念。
1979年2月,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jù)國務院的提議,正式通過了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jié)的決議。
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明確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jié)。
02
植樹節(jié)節(jié)徽
樹形,表示全民義務植樹3至5棵,人人動手,綠化祖國大地。
“中國植樹節(jié)”和“3.12”,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類,年年植樹,堅韌不拔的決心。
五棵樹可會意為“森林”,由此引申連接著外圈,顯示著綠化祖國,實現(xiàn)以森林為主體的自然生態(tài)體系的良性循環(huán)。
植樹造林的好處
保持水土
樹木的根系像樹冠一樣龐大復雜,能牢牢抓住土地。土地中的水分,則被樹木根系不斷地吸收并蓄存。據(jù)統(tǒng)計,一畝樹林比無林地區(qū)多蓄水20噸左右。
防風固沙
植樹造林還能夠防風固沙。在多風沙的地區(qū),需要建造防護林,以減弱風的速度和力量,保護當?shù)丨h(huán)境。風一旦遇上防護林,速度要減弱70% ~80%。
促進經(jīng)濟建設
樹木能為人類提供許多有用的東西。許多樹木的果實可以供人們食用,樹干則可以制成家具用品;新碳、橡膠等材料也是樹木的貢獻。
減輕空氣污染
據(jù)統(tǒng)計,一畝樹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塵2萬~6萬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釋放出48千克氧氣,是天然的氧氣制造機;一個月可以吸收有毒氣體二氧化硫4千克。
植樹節(jié)是全民參與的節(jié)日,在這個春天里,讓我們攜手共進,為祖國的綠水青山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植樹節(jié)的綠色精神永遠傳承下去。
信息來源:整理于網(wǎng)絡
金幗姐妹 金心相伴
更多精彩 敬請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