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日前特朗普和澤連斯基大吵一架,緊隨其后就派出助手和澤連斯基“對手”詳談,意圖重新扶植“合作伙伴”。
但特朗普沒料到,澤連斯基竟然開始選擇“轉身向東看”,6日中烏兩國簽署兩份關鍵協議,成為關鍵時刻“破局法寶”。
從“美國優先”到“中國方案”,烏克蘭選擇轉頭的動機到底是什么?而中烏又簽下了什么領域的關鍵協議?
2025年2月底,華盛頓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特朗普與澤連斯基的會談以“摔門聲”告終,美國提出的“礦產換和平”方案成為懸念。
隨后澤連斯基發布一則“貼文”表達了愿意重歸“協議簽署”的想法,并稱即使在困難情況下,這種“優先”事項仍然需要推進。
接著特朗普就高調表示對于澤連斯基的“信”他很“欣慰”,這證明了對方愿意回到談判桌前,并且和美國簽署“礦產協議”。
在這看上去美烏上演“重歸于好”戲碼的同一時刻,其實美國方面早已經有了“別的心思”,這一狀態已經被媒體所“挖掘”。
當地時間2月16日,波羅申科接受烏媒采訪時曾稱,認為烏克蘭將在今年10月舉行大選。烏媒
3月6日美媒爆料稱,在特朗普與澤連斯基爭吵后,特朗普的高級助手已經開始和澤連斯基的“政治對手”舉行秘密會談。
據悉特朗普助手一共4人直接見到了烏前總統波羅申科和前總理季莫申科所在政黨的高級官員,毫無意外此次會晤直指烏克蘭可能迎來的“大選”。
而美國的“司馬昭之心”也是所有人都很清楚,既然澤連斯基“不聽話”,那么就換一個“合作伙伴”,反正烏克蘭必須在美國的“手拿把掐”之下。
可惜就連特朗普都沒有想到,“做兩手準備”的不只是他,澤連斯基亦如是,近來中烏兩國的動作就大出美國“意料之外”。
本月6日,就在西方媒體還在炒作“澤連斯基早晚認錯服軟”和“烏克蘭即將被美俄瓜分”時,基輔已經迎來“歷史性轉折”。
在澤連斯基轉頭“求助”中國的狀況下,
中國新任駐烏大使馬升琨與烏克蘭農業政策與糧食部部長科瓦利簽署了兩項關鍵協議,分別是《烏克蘭豌豆輸華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和《烏克蘭野生水產品輸華檢驗檢疫協定和衛生要求議定書》。
之所以將這兩份看似普通的農業協議稱之為“關鍵”,源自在中烏動向內的暗含三重“戰略深意”。
第一重,看起來簡單的農業協議,實際暗含經濟造血機制。戰爭初始烏克蘭GDP就暴跌29.1%,經濟規模更是兩年間直接縮水1300億美元。
曾經號稱“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其糧食產量已經在“戰火下”暴跌3-4成,黑海港口的封鎖更是一度阻斷了烏出口路徑。
類似的情況下俄羅斯選擇了“向東看”,以去年為例,中俄不僅貿易額接近2500億美元,俄羅斯GDP更是逆勢增長了超過4%。
如今烏克蘭做出相同選擇,完全可以以豌豆和水產品作為突破口重新給經濟造血,挽回幾年來的經濟困境。
第二重在于“地緣破局”,在美國要求烏克蘭用礦產換軍援、俄羅斯提議用凍結資產重建俄控區的背景下,中方選擇以農產品標準對接替代政治捆綁。
這樣一來烏克蘭不僅可以避免卷入更宏偉的“大國博弈,還能保留自主發展空間,地緣擠壓下的小國難處,一下子就能全部擊碎。
第三重在于展現自身態度,以中國近年來的發展策略推算,烏輸華產品結算和可能部分乃至全部采用本幣結算,這樣一來“去美元化”就成為澤連斯基“不愿被脅迫”態度的最好展現方式。
可以說,中烏協議已經成為了“戰略互信”下中對烏“雪中送炭”的美談,而另一個讓特朗普沒想到的就是,本次合作的催化劑恰是他發動的“關稅戰”。
日前特朗普在已經對華征收的10%關稅基礎上再次加碼,疊加了又一個10%,直接引發中國不滿。
所以就在中烏簽約前48小時,中國商務部已經宣布對美國水產品、大豆加征10%-15%關稅。
開始還有媒體疑惑中國此舉目的何在?在直指美國農產品出口“困境”外是否會對中國自己的相應產品供應產生問題。
但烏克蘭輸華豌豆和野生水產品,恰好給出了答案,這種“替代”舉措完全可以填補美國退出的市場空缺。
這種“關稅戰副產品”足以讓特朗普團隊措手不及,“美國想法”里通過施壓分別遏制中烏的舉措,卻“意外”促成兩國產業鏈深度結合。
當然更令白宮“刺痛”的還是赤裸裸的數據,近5年來美國對華大豆出口份額逐年下降,今年開年以來就已經創下同比減少4.5%的“慘績”。
產生對比的則是在經歷了戰爭影響后,去年中烏兩國貿易總額已經開始止跌回升,尤其是玉米更是連續4年超出配額。
可以說中國選擇合作而非勒索,正是美國難以“想到和理解”的意外之舉,烏克蘭的對華“求助”則踏上了正確的“人間正道”。
重點在于這句“人間正道”,正是兩會期間我國外長王毅提及的詞匯,他表示“中國外交初心不改,始終堅守人間正道”,這次在中烏合作中就已經得到生動詮釋。
與美俄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軍事杠桿”和“資源掠奪”不同,中國選擇了對烏一條更具建設性的道路,而這恰好是對特朗普的最好回應。
中烏協議簽署當日,紐約三大股市同時下跌。與此同時則是去年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同比增長43%的喜訊傳出。
尤其是中烏直接以農業產品為撬動點,建立起更加多元化的農產品進出渠道,將全球糧食危機風險轉化戰略機遇。
最后還是在于俄烏沖突正值關鍵節點,俄羅斯如今既有中國合作又有美國轉向,在戰場上經過大規模空襲后更是優勢占盡。
可烏克蘭卻被美國“背刺”,歐洲的“承諾”更是停留在“口頭階段”,如此一來所謂“和談”終將演變為一場“瓜分烏克蘭”的盛宴。
唯有中國的兩份協議才給烏克蘭帶來底氣,并且提高了沖突解決模式的“新可能”,至此關鍵節點,或許中國“發展促和平”的思路才是真正讓和平降臨的邀請函。
參考資料:
環球時報《特朗普向全美發表講話,讀了澤連斯基一篇帖文》
環球時報《爆料:特朗普助手“密會”澤連斯基對手》
環球時報《烏克蘭豌豆和野生水產品將出口中國》
光明網《我國自3月10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
中國植物油行業協會《美國對華大豆出口統計:對華大豆銷售總量同比減少4.5%》
環球時報《中國外交堅守人間正道》
證券時報《業務規模持續擴大 CIPS成為人民幣跨境支付主渠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