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規劃!綠色創新+生態宜居!高淳找到了一條好賽道。今天,一起來看看高淳區的首版總規吧!
定位:建成東部地區綠色創新發展樣板區、南京南部重要增長極、南京生態宜居新副城。
從定位看,高淳未來依然要發揮自我優勢:綠色+生態。綠色不是不發展,而是要創新發展;生態宜居也不是不增長,而是南京南部重要增長極。
很明顯,這是最適合高淳區的定位。遠離市區,就要精準定位。
協同發展: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構建南京都市圈南向輻射橋頭堡,加快與南京主城協同發展。
想要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鐵建設刻不容緩;想要成為南京向南輻射的橋頭堡,打造強大的區域經濟很重要;想要加強和南京主城的協同發展,以公路、地鐵和高鐵為主的通道需要繼續完善。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規劃構建“中部副城、東西田園、兩湖串聯、城鄉融合”的總體布局。
中部副城:高淳副城作為全區發展的核心,構建全區行政辦公、商業商務、文化娛樂、教育醫療、產業服務的集聚區。
東西田園:東部田園以山慢城為載體,發展康養文旅產業。西部田園以水慢城為載體,塑造獨特圩鄉風格的空間特質。
兩湖串聯:以串聯兩湖的石固河、官溪河等為紐帶,組團化布局城市功能,打造滿足居民生態休閑需求的城市客廳。
城鄉融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升城鄉功能品質,構建功能互補、服務一體、高度融合的城鄉空間網絡。
城鎮體系結構:落實國家、省、市城鎮化戰略格局,優化城鎮等級、功能、空間結構,構建1個副城和6個新市鎮的區(縣)域城鎮體系。
中心城區布局:結合石固河、官溪河等藍綠空間串聯老城及城北商務區、開發區、南京高職園和濱湖新城等功能單元,形成“兩心五片多廊”的功能結構。
兩心:老城區與濱湖新城構成綜合服務核心。
五片:老城區、開發區、南京高職園、濱湖新城、城北商務區組團式布局形成五個功能片區。
多廊:石固河、官溪河、漆橋河、蘆溪河等藍綠生態廊道。
中心體系:規劃形成“市級副中心-地區級中心-街道級中心-社區級中心'的中心體系。
公共服務體系:以構建全齡友好城市為目標,系統保障各類公共服務設施空間,促進形成覆蓋城鄉、功能完善、均衡可及、優質高效的現代化公共服務設施網絡。
產業發展空間
1,構筑綠色產業新高地
全力推動主導產業強鏈補鏈,積極壯大新醫藥與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制造、汽車零部件、新材料四大優勢產業鏈。
2,打造創新驅動新樣板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發揮南京高職園科教創新創業帶動作用,打造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3,構建融合發展新格局
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基礎、現代服務業為引領、現代都市農業為特色,三次產業有機融合、互動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以上提到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和城鎮體系結構,都是非常系統的規劃,不能把其中某一點單獨拎出來放大和誤讀。
建設一體化的省際樞紐城市
交通發展戰略:
構筑與長三角中心城市快速銜接的“鐵、公、水、空”立體交通網絡,打造蘇浙皖三省“一體化”省際樞紐城市,構建“快慢相得益彰、城鄉一體均等”的綜合交通體系。
綜合交通體系:
前面我們也講過,不管是融入長三角,還是與主城協同發展,交通建設都是重要的基礎工作。
全域慢城:依托“國際慢城”品牌優勢,以“全域旅游”整合高淳山水生態與文化資源,把高淳區建設成為長三角輕度假、慢養生休閑旅游目的地和獨具江南水韻的慢文化旅游城市。
全域慢城空間格局:根據高淳資源特色,將全域劃分為“東部山慢城、中部文慢城、西部水慢城”三大區域空間格局。
這是高淳最大的特色,沒有之一。所以,一定要瞄準這個目標,繼續深挖!
未來十年重點和難點
對于高淳來說,文旅是皇冠,交通是命根。
在別的地方,旅游可能只是錦上添花、無足輕重。可是對于距離南京主城最遠的副城來說,充分發揮文旅資源既是優勢也是出路。
俗話說的好:旅游就是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去被人呆膩的地方。距離越遠,越容易被大家列入旅游目的地名單,相信大家也有類似的感受。
交通對于高淳來說太重要了,地鐵緩解不了長距離通行的痛點,盡快上馬高鐵極為關鍵。寧宣鐵路和寧杭二通道盡快落地吧!
總之,“慢城”是條好賽道,交通配套要跟著跑!
以上部分資料來自公開信息和網絡,觀點部分僅代表個人。有不同意見的,可以評論區分享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