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減少癥是一種以進行性骨骼肌質量減少、力量下降及功能減退為特征的綜合征,影響著全球約10%~27%的老年人群,其與老年人跌倒、殘疾及死亡風險升高顯著相關。研究發現,肌肉減少癥不僅是衰老的標志,也可能是引起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險因素。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王善杰副教授介紹道:“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肌肉減少癥在65歲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有所增加,而該群體同時承擔著心血管疾病60%以上的疾病負擔。這種雙重疾病負擔的疊加效應正在形成公共衛生危機”。充分評估肌肉減少癥狀態變化與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之間的關系,將有助于為心血管疾病干預措施提供更多支持性證據。
近日,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發表王善杰副教授和張藝瀠教授團隊領銜開展的一項大規模前瞻性隊列研究結果,表明肌肉減少癥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肌肉減少癥病情進展將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而病情逆轉甚至是恢復正常,則又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文章表示,這是作者團隊所知的,首個在兩項大型隊列人群中,系統性地評估肌肉減少癥狀態演變與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的關聯研究。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王善杰副教授,佳木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張藝瀠教授為該研究通訊作者,佳木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邴爽和哈爾濱醫科大學陳占超為第一作者。
截圖來源: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目前,多數相關研究著重于關注基線時肌肉減少癥狀態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而肌肉減少癥不同階段的狀態變化是如何影響心血管健康的,以及二者間的作用機制和預測價值尚不明確。本次研究基于自兩項大型前瞻性研究——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ARLS)和美國健康與退休研究(HRS)數據,重點評估了肌肉減少癥狀態變化與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之間的關聯,以及肌肉減少癥相關性狀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因果關系和因果方向。
“我們希望通過建立肌肉減少癥與心血管疾病的動態關聯模型,為制定綜合性干預方案提供一定依據”,佳木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張藝瀠教授表示道。
基線肌肉減少癥狀態以及
相關性狀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
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未罹患肌肉減少癥患者,可能罹患和已經患有肌肉減少癥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顯著增加31%~136%。
肌肉減少癥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內容來源:參考文獻[1])
類似地,薈萃分析也顯示了肌肉減少癥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此外,孟德爾隨機化分析顯示,肌肉減少癥相關性狀與心血管疾病之間也存在相關性。
低四肢瘦體重:與冠心病(OR=1.20,95%CI:1.14~1.25)、心絞痛(OR=1.17,95%CI:1.12~1.22)及卒中(OR=1.11,95%CI:1.06~1.15)風險升高相關,相關疾病風險升高11%~20%;
低握力:冠心病風險升高16%(OR=1.16,95%CI:1.03~1.30);
低步行速度:與冠心病(OR=3.12,95%CI:2.60~3.64)、心力衰竭(OR=5.67,95%CI:4.96~6.38)、心絞痛(OR=4.04,95%CI:3.64~4.44)及卒中(OR=1.85,95%CI:1.50~2.21)風險增加存在顯著關聯。
反向孟德爾隨機化分析發現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絞痛對任何與肌肉減少癥相關的特征均無影響。同時,卒中與低握力(OR=1.10,95%CI:1.03~1.18)和低步行速度(OR=1.02,95%CI:1.01~1.04)風險增加有關。
肌肉減少癥狀態變化與
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的關系
研究結果顯示,肌肉減少癥狀態的進展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而肌肉減少癥狀態的恢復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發病的風險。具體而言:
相比于穩定無肌肉減少癥參與者,未患病但進展為可能肌肉減少癥或肌肉減少癥狀態后,心血管疾病風險顯著增加了29%~39%(CHARLS,IRR=1.29,95%CI:1.02~1.64,P=0.033;HRS,IRR=1.39,95%CI:1.11~1.74,P=0.005);
與穩定肌肉減少癥參與者相比,恢復至無肌肉減少癥或可能肌肉減少癥狀態的參與者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顯著降低了31%~80%(CHARLS,IRR=0.61,95%CI:0.43~0.87,P=0.006;HRS,IRR=0.20,95%CI:0.11~0.39,P<0.001);
與穩定可能肌肉減少癥參與者相比,從可能肌肉減少癥狀態恢復至無肌肉減少癥的參與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降低20%~37%(CHARLS,IRR=0.80,95%CI:0.65~0.98;HRS,IRR=0.63,95%CI:0.43~0.94)。
小結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王善杰和張藝瀠團隊指出:“本次研究不僅關注肌肉減少癥的靜態特征,還深入分析了其動態變化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通過縱向數據分析可知,肌肉減少癥的演變可能對心血管疾病風險具有重要指示作用。這一發現有助于推動早期識別和干預策略的優化,為公共衛生政策制定提供科學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2年或4年的重復評估中,約1/4未患肌肉減少癥的中老年人進展為可能患肌肉減少癥/肌肉減少癥,研究結果強調了在高危人群中加強肌肉減少癥篩查和預防的必要性,或具有同時降低肌肉減少癥和心血管疾病發病的雙重益處。
參考資料:
[1]Cruz-Jentoft AJ, Sayer A A. Sarcopenia[J]. Lancet, 2019,393(10191):2636-2646.
[2] Gao K, Cao L F, Ma W Z,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sarcopenia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Findings from 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J]. EClinicalMedicine, 2022,44:101264.
[3] Damluji A A, Alfaraidhy M, AlHajri N, et al. Sarcopenia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J]. Circulation, 2023,147(20):1534-1553.
[4] Bauer J, Morley J E, Schols A, et al. Sarcopenia: A Time for Action. An SCWD Position Paper[J]. J Cachexia Sarcopenia Muscle, 2019,10(5):956-961.
[5] Trevisan C, Vetrano D L, Calvani R, et al. Twelve-year sarcopenia trajectories in older adults: results from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 J Cachexia Sarcopenia Muscle, 2022,13(1):254-263.
[6] Gielen E, Dupont J, Dejaeger M, et al. Sarcopenia, osteoporosis and frailty[J]. Metabolism, 2023,145:155638.
來源 | 醫學新視點
撰文 |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
編輯 | 木白
版權說明:梅斯醫學(MedSci)是國內領先的醫學科研與學術服務平臺,致力于醫療質量的改進,為臨床實踐提供智慧、精準的決策支持,讓醫生與患者受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