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ShanghaiLOOK
在被淅淅瀝瀝小雨淋濕的上海
3月的冰激凌新菜單
已經先斬后奏地邁進了「春天」
新店、新口味一起放大招
今天先來!把春天吃進肚子里!
Dip in Gelato,上海冰激凌圈子里名副其實的卷王標兵,季節菜單換得勤、上得早,每家門店口味還不重樣,里里外外從冰激凌杯到門店外擺都要穿上新皮膚。
春天的冰激凌是清爽又濃郁的,所以Dip in的這一季菜單選擇用南瓜籽、蒲公英、花椒芽、蘆筍等充滿生機的食材來呈現。
以「種子」「根」「綠芽」為軸,用種子的油脂香、根莖的木質香與芽菜的鮮嫩輕觸味蕾,春天也在這過程中悄然而至了。
我們選了「仙草花生湯」和「花椒芽」作雙拼:
燒仙草自帶微苦的草本氣息,小火慢煮的花生湯香甜醇厚,混合在一起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堅果淡淡的油脂香柔和了苦甜的邊界,是質樸的味道,還能吃到花生粒摩挲的質感。
「花椒芽」不像想象中的辛辣,是隱隱的酥麻。大概是因為加入了鮮奶和蜂蜜作調和的緣故,平衡了芽尖本身的澀感。
春季特供「南瓜籽開菲爾酸奶」「蒲公英根」「枸杞牛蒡根」等其他口味也都是清爽掛的,不膩人,也夠特別。
MIMILATO的「驚蟄」新菜單,有關他們眼中春天的樣子,在上周末上海轉瞬即逝的升溫里新鮮出爐了。
MIMILATO對于春天的解讀很獨到 —— 酸、甜、辣,可以是洛神花和柑橘極為復雜的酸,甜豌豆和旱金蓮中屬于豆莢的清甜,或者山葵葉的辛辣、腐乳的咸鮮,豐富得有點超乎想象。
選了視線所及最特別的兩個 ——「梔子花腐乳」和「麥芽山葵葉」來搭配:梔子花香中融入咸口的紅腐乳,被我們品出些老芝士才會有的乳脂感,還伴隨微微發酵的豆香。
山葵葉入口則是清新的辛辣感,沒有空口吃芥末直沖天靈蓋那么強烈,麥芽糖的存在感不強,只留有一點回甘。
蘇州十全街上的白月光豆腐店 ——「北葉豆腐」最近開來上海了,就在翻新后的永康路上。除了自制的豆腐布丁,店里幾款素食冰激凌也是招牌。
36元三拼大杯裝,在上海的冰激凌里算得上是性價比之選了。
「豆腐」入口就是濃郁純粹的豆香,口感像在吃打發完全的豆漿。「大米」不是入口即化的絲滑,而是保留了五常大米顆粒的咀嚼感,很素很清爽的味道。甜抹茶無功無過,奶味更重,想試試這家特別之處的建議雙拼即可。
嘉善路上的彩色小屋 ——「秋吉源Gelatini Da Q」是上海老牌的意式冰激凌店,傳統的堅果口味用料扎實,也有不少獨家出品,去年還因為77元無限暢吃的自助出圈了一把。
冬季大熱的香芋口味下架,換上了「橙香希臘酸奶」和「鮮薄荷黑巧碎」兩款春季新品。
更推薦第一款,甜橙融入希臘酸奶調成奶橘色,給本來偏淡偏酸的口味增添果香,也不會有意式冰激凌常有的膩人甜度。希臘酸奶厚重粘稠的質感,也在Gelato的呈現下也變得順滑。
在陰雨蒙蒙的上海
一間跳脫、明亮的彩色冰激凌小屋
意大利羅馬常年排隊的百年冰激凌老店 —— Giolitti,前不久來上海了,中國首店就在南京西路附近的豐盛里。
還原意式經典的開心果、杏仁、意大利米,還有奧黛麗·赫本在《羅馬假日》電影橋段里的同款口味,在這里都可以嘗到。
糾結再三選了電影同款的「羅馬假日」和特色的「芝士蛋糕」口味作雙拼,打卡還會贈送一個杏仁的迷你蛋筒。
羅馬假日是啤梨、無花果、果干組合搭配,意料之外的清新,后調有微微的焦糖香。芝士蛋糕,質地更醇厚濃郁的一款,芝士的咸香被甜味覆蓋,甜度符合對意大利冰激凌的傳統印象。
店里循環播放《羅馬假日》
還有意式甜品、干點、簡餐等可落座享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