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考歷史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相關文獻來源。
(淮南三叛 諸葛誕)
三國時期有個人,叫做吳綱。
這人很不知名,生年卒年都不詳細,只知道曾經在諸葛誕的手底下做過長史。
吳綱擔任的這個長史,就相當于是諸葛誕的幕僚。
諸葛誕就比較有名氣了,他是諸葛亮的族弟,但是和諸葛亮陣營不同,諸葛誕事曹魏政權,在曹魏這邊也算是有頭有臉的武將。
可是后來我們知道,曹魏被司馬氏給蠶食了,曹魏的皇帝被架空了,而且司馬氏掌權之后,就開始逐步的清洗,或者干脆把那些忠誠于曹魏的大臣啊,將領啊,都給殺掉了。
那在這種情況之下,一來諸葛誕不滿司馬氏擅權,二來他也有種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頭頂的感覺,所以他干脆反叛,要投誠東吳,并且希望東吳可以接應自己。
那為了取得東吳的信任,諸葛誕就把自己的兒子諸葛靚,以及長史吳綱都派到了東吳去做人質。
吳綱去東吳,他是獨身前往,自己去的,妻兒老小則留在了曹魏。
到了東吳之后,一時半會也回不來,何況后來諸葛誕兵敗,死了,那吳綱就更回不來了,他索性在東吳安家,又娶了老婆,還生了孩子。
后來等到蜀國和東吳相繼滅亡,曹魏也被司馬氏取代,三家歸晉的時候,吳綱就帶著他后娶的妻子和后生的孩子返回了北方。
他原本的這個結發妻子,倒沒也鬧,反而大大方方的接納了丈夫后娶的妻子,因此就出現了罕見的一幕,吳綱同時擁有了兩個“正妻”。
我們常常認為,古代男人是一夫多妻制度,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嚴格意義上說,古代男人是一夫多妾制,就是說,一個男人盡管可以和很多女性結為伴侶,但這諸多的女性伴侶中,只有一個屬于是男人的合法妻子,也就是正妻,除去這個妻子之外,余下的則都是妾室,妾室沒有身份,也不合法,在某種程度上也不受到封建王朝的法律保護,甚至于說,就連皇帝也是如此,皇帝三宮六院,女人成群,什么貴妃啊,嬪妃啊,貴人啊,那海了去了,可是這些妃子,他們和皇帝的關系也不合法,你可以說他們是皇帝的女人,但她們都不是皇帝的妻子,因為皇帝的妻子只有一位,那就是皇后。
(入質東吳 吳綱)
然而吳綱打破了這個規則,他在東吳后娶的這位,他也是按照正妻的禮儀辦的,因為自從以人質的身份到東吳之后,他就覺得自己前途渺茫,性命堪憂,或者干脆認為諸葛誕兵敗之后,肯定禍及自己的家人,自己的發妻肯定被殺了,所以他才又在東吳成家,可沒想到世事變幻,他又回來了,結果就這么有了兩房正妻。
當然今天我們要說的不是這件事兒,而是另外一件事兒。
有一年,東吳人為東吳政權的奠基人孫堅修廟。
那給孫堅修廟,規格要高,地勢要選好的,石料要選好的,木頭也要選好的,正在修的時候,東吳這邊研究出一個事情,說吳地有座墳冢,是長沙王吳芮的,這吳芮是秦末漢初時期的一位梟雄,參加過反秦起義,后來劉邦建立西漢,就被封了王,這在當時是大人物,所以他死的時候,他的墳冢建造的就相當豪華。
吳人呢,認為不用白不用,他們干脆跑到吳芮的墓中四處翻找,把能用的材料全給拿走了。
要不說是長沙王呢,墳冢里能用的東西真不少,而且這墳冢密閉性相當好,就連吳芮的遺體保存的都十分不錯,尸體不腐,衣服不朽,反而是栩栩如生。
這事兒,吳人是瞞著吳綱干的,吳綱不知情。
那有讀者可能說了,瞞著吳綱干嘛,他知情不知情,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這事兒當然不能讓吳綱知道,因為吳綱正是吳芮的的后代,是吳芮根正苗紅的十六世孫。
你挖人家吳芮的墳冢,等于是刨人家祖宗的墳,你要讓吳綱知道了,吳綱不得跟你們東吳拼命?
當時保密工作做的很好,所以這事兒也就這么過去了,到東吳滅亡之后,吳綱又返回了北方,他對曹魏也沒有什么感情,所以晉朝建立之后,他干脆又歸順司馬氏,后被朝廷封為護南蠻校尉。
這個職務,是地方官,治政荊州。
吳綱到任荊州之后,有一次遇到一個官員,這個官員,當年是吳人,也是東吳滅亡之后歸順晉朝的,而且更巧的是,這個官員當年還參加過挖掘吳芮墳冢的工作,也就是說,他見過墳冢中的吳芮的相貌。
只是,當時只有東吳朝廷的一些上官們知道吳芮和吳綱之間的關系,他們這種負責具體挖掘的人,就是埋頭搬材料,他們倒知道吳芮是誰,但卻不知道吳綱是吳芮的后代。
(西漢長沙王 吳芮)
官員一見到吳綱,他就覺得熟悉,思來想去終于回憶起當年盜掘長沙王吳芮墳冢的事情,于是官員一拍腦門,對吳綱說,吳大人,你和西漢時的長沙王吳芮簡直長的一模一樣啊,音容笑貌大都相同,只是身高比長沙王矮了一點點。
吳綱聽完,他也很震驚,因為雖然他是吳芮的后代,可他也沒見過吳芮,他都不知道自己的這個老祖宗的模樣,眼前的官員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于是,在諸多不解和疑惑之下,吳綱問了這么一句話:
我就是長沙王的世孫,我還未曾見過先祖容貌,你是如何得知,如何看到的呢?
這真是一個死亡提問,因為官員總不能說我把你祖宗的墳墓給盜掘了,所以我見過他的尸首,你這么回答,吳綱按劍而起,捅你個透明窟窿,你都沒處說理去。
但是,這位官員還真的就比較耿直,他如實相告,說當年東吳朝廷要給孫堅修廟,材料不夠,就打開你祖先長沙王的墳冢取走了一些。
這句話說完,官員汗也下來了,他也知道整不好吳綱就暴跳如雷,要收拾自己。
沒成想,吳綱只是很驚訝,說那你們打開墳冢,取走材料之后呢?
官員則回答,那您放心,取走材料之后,我們就將長沙王重新安葬了。
這個故事,記載于西晉史學家郭頒的《魏晉世語》中,真假自然還有待商榷,但我們想一下,吳人是在黃初年間挖掘的吳芮的墳冢,時間最早到公元220年,而當年參與挖掘的官員機緣巧合見到吳綱的時候,最早也要到東吳滅亡的公元280年。
參與挖掘的時候,該官員至少已經二十歲,那么二十歲加上這六十年,就是八十歲。
八十歲尚且健在,在風起云涌的三國亂世,也算是難得了...
(中興之將 李光弼)
要是說起亂世,我們知道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安史之亂。
就是說,唐朝的玄宗李隆基,前期勤奮治國,打造了開元盛世,但是盛世鑄就之后,他個人就有點懈怠了,政務也不處理了,綱紀也廢弛了,加上整天忙著和楊貴妃談戀愛,慢慢的盛世就開始消弭,因此邊將安祿山和史思明就發動了叛亂,也就是安史之亂。
這個安史之亂,可以說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唐朝人口銳減,國力喪失,差一點大唐就滅亡了。
那為什么差一點滅亡呢?因為這個時候大唐朝廷站出了兩位名將,一個叫做郭子儀,一個叫做李光弼,他們把大唐的這個底兒,給兜住了。
說這個李光弼啊,有一次帶兵和叛軍之首的史思明打仗,李光弼帶領軍隊在這頭,史思明帶領叛軍在那頭,兩方隔著一條河對峙。
官軍都是臨時組織起來的,戰斗力弱,軍資器械,各方面的配備也不如叛軍,這一點,史思明心知肚明,他手握強大的兵力,精良的器械,他認為消滅李光弼就是彈指一揮間,所以他也不著急和李光弼開戰,而是把軍營中的上千匹戰馬都拉到河邊來檢閱。
這些戰馬,都是公馬,肌肉賁張,體格強壯,毛色發亮,叫聲雄渾,這把李光弼這邊的將士們給饞的啊,大家都說,說叛軍那邊的戰馬真不錯,這些馬要是咱們的就好了。
李光弼聽到軍中議論,若有所思,他立刻下令派人四處尋訪,征發民間百姓手里的馬匹,而且還有特殊規定,不要公馬,只要母馬,而且無論成色,無論健康,只要是母的,李光弼一律征收。
天下大亂,社會動蕩,臨時抓馬,也沒抓來幾匹,但是幾百匹是有的,
母馬到齊之后,李光弼也把這幾百匹母馬全都列在河岸邊上,也依次檢閱。
這可算是把史思明給笑掉大牙了,心說你李光弼你這也太寒酸了,你這些馬能和我這些馬比么?
可是下一秒,他就笑不出來了。
因為,李光弼不僅檢閱這些母馬,他還不停的指揮兵士讓這些母馬發出嘶鳴。
一群母馬這么叫,河對岸的公馬聽了,它們紛紛按捺不住,集體反水,全都不受控制般的從河對岸沖了過來,跑到了李光弼這邊的母馬陣營里,李光弼瞬間就收獲了幾千匹戰馬良駒...
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四十八》
《水經注 卷三十八》
《新唐書·卷一三六》
李曉巧.諸葛誕的“叛”與“忠”.廉政瞭望,2023
孫崇浩.安史之亂前后唐代馬政對西北邊防的影響研究.青島大學,202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