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它是“運河版《人世間》”,沒想到,播出過半,《北上》愈發像披著年代劇外衣的青春傷痛劇。
花街少年的生活,隨著船運生意的沒落和高考的來臨,發生劇變。
為了替華子打抱不平,謝望和沖動之下,砸了攝影師和攝影棚,對方損失巨大,不依不饒。
謝媽媽軟硬兼施,對方才答應收10萬元和解,大院鄰居們一起想辦法湊錢。
為了幫助望和,馬思藝跑去求助陳睿,她把弟弟托付給大華子照顧。
在弟弟的請求下,大華子帶著他去看電影,就在家里無人之時,馬奶奶突發腦溢血,因為搶救不及時,永遠離開了。
悲傷的馬思藝兩天滴水未沾,謝望和內疚到痛哭,大華子也很自責,抱著媽媽放聲大哭。
馬奶奶的去世,讓小院的孩子們仿佛一夜長大,隨之而來的高考改變了他們命運的走向。
馬奶奶知道自己身體不好后,就托孤給周爺爺,拜托他在自己走后賣了房子,用房款支付馬思藝的大學費用。
小院鄰居們不舍得賣房,大家決定一起供馬思藝讀大學,馬思藝卻不想給任何人添麻煩。
高考那天,馬思藝交了白卷,0分的成績讓陳睿愣在原地。
大家計劃讓馬思藝復讀時,她已經悄悄打包好了行囊,坐上遠去的客車。
小伙伴們瘋狂喊她,她坐在座位上,淚流滿面。
比馬思藝更讓人憂心的,是邵星池。
因為父親再次對母親動手,邵星池直接撕掉準考證,他用拒絕高考懲罰父親,卻不知道其實是在毀掉自己的前程。
大家先后去了北京,在生活的洪流中跌跌撞撞,邵星池甚至還坐了牢。
大家終于能聚在一起,謝望和卻摔了酒杯,對著邵星池大發雷霆。
《北上》播出一半,觀眾才發現,自己看的是變異版的年代劇,而且和原著沒有多大關系。
《北上》原著以意大利人視角,徐徐展開運河尋根故事,帶著深厚的運河歷史底蘊。
電視劇將原著內容重構,改為六戶人家的群像戲,雖然戴著茅盾文學獎的光環,精神內核卻被置換。
編劇試圖以“運河興衰”串聯時代發展、互聯網創業和大運河申遺等歷史命題,卻沒有呈現《人世間》般的歷史縱深感。
想延續“茅獎IP”的厚重感,又順應年輕人的喜好加入青春陣痛、多角戀和創業逆襲等流行元素, 結果兩頭不討好。
人氣和口碑沒有達到預期,編劇希望大家把《北上》熱度頂上去,大數據時代,一切都無可遁形。
劇情拖沓又缺乏深度和厚度,偶像劇元素太多,口碑兩極分化,《北上》既沒有中老年觀眾期待的《人世間》式的厚重,又沒有年輕觀眾喜歡的《小巷人家》式的輕喜治愈,試圖兼顧卻兩頭失焦。
大運河從不回答為何奔流,只是沉默地見證每個時代的掙扎與抉擇。
《北上》的撕裂性,映射著當下文化消費的集體困惑: 影視劇改編到底應該忠于文學性還是屈服于流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