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因為連日的大雨,這一年居住在洞庭湖一帶的居民們,遭受了一場特大的洪水災害。面對天災,湖南組織了80萬軍民進行救災。在救災的同時,也見識到了平靜的洞庭湖帶來的危害。于是乎,當時也對洞庭湖進行了全面的治理,在洞庭湖的西面修建了一個初步的蓄洪墾區和民主陽城墾區。
到了1955年,這一年的年初,又以祝豐垸為中心,對周邊15個大大小小的垸子和數十個荒洲湖泊,進行了集中的圍墾,這才籌建出了我們看到的西洞庭湖農場。其中,那數十個荒洲湖泊的總面積達到了105平方公里。
由此,這個坐落在湖南常德的西洞庭湖農場,正式開啟了屬于自己的神話。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全國的國營農場基本上都處于虧損的狀態,只是虧多虧少的問題。然而這西洞庭湖農場就不一樣了,經過多年的發展,根據1976年的數據統計顯示,當時的西洞庭湖農場已經形成了占地面積100平方公里、職工家屬3萬人的一個大型農場,而且,居然連著好幾年實現自我盈利。
而當時全國的農墾系統普遍處于虧損狀態,根據我查找的資料顯示,1976年這一年,全國農墾系統虧損達9.8億元。
這樣一對比,也怪不得那時候西洞庭湖農場的老職工們,在回憶七八十年代的農場,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這里的土地會生金”
西洞庭湖農場的名氣傳出去后,每年都吸引不少的外省考察團來參觀學習,當他們看到那連成一片的稻田時,哪曉得在1955年的時候,這里居然還是一片荒蕪、人跡罕至的荒州呢。七十年代的西洞庭湖農場,不僅面積大,而且是一個完全自給自足的小型社會了。里面有糖廠、紙廠、郵局、醫院、學校、銀行辦事處、百貨商店等等,這么說吧,生活在這個農場里面的人,從一出生到去世,哪怕不走出農場,一輩子在里面生活都是沒有問題的。
西洞庭湖農場之所以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就,和覃正彥這個農場書記是分不開的,他是一個很務實,而且很正直的一個人。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有不少文化人被安排來到農場勞動,要是在其他地方,大多是會被區分待遇的,而在這個西洞庭湖農場,這些文化人的待遇完全不一樣。
農場給了他們很多很好的待遇,比如七十年代的時候,一個名叫閻長貴的文化人,從秦城出來后就被安排來到了西洞庭湖進行勞動。這閻長貴可不簡單,不僅是人大哲學系的高材生,而且還是釣魚臺11號樓的第一任秘書。
他來到農場以后,覃正彥不僅給他安排了房子,就連鍋碗瓢盆這些基本的生活設施都貼心的安排了。不僅如此,本來閻長貴是要去稻田班勞動的,但是這稻田班的勞動強度很大,于是乎,農場把閻長貴安排去勞動強度相對較低的棉花班。
過了沒多久,農場又把他從棉花班調去了農科所教書。
這就引來一些人的不滿,說他一個勞改的人憑啥去教書,我們來看看覃正彥是怎么回復的:
“農場想要活下去,必須要讓文化人發光發熱”
這就是覃正彥務實的態度,他很看重知識分子,也很看重文化對一個人的影響力。正是有了他的遠見,在七十年代的時候,西洞庭湖農場的初中升學率高達65%。不僅如此,農場職工的兒女,如果有考上大學的,農場還會給予學費的補貼。
現在都還有人覺得讀書無用,人家覃正彥在七十年代就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了,也怪不得能把西洞庭湖農場打造成“土地能生金”的地方。
當然了,自打1955年西東洞庭湖農場建立以后,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這個農場的崛起是從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開始的,也正是覃正彥在農場當一把手的時期。他來到農場以后,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比如優化勞動力分合理分配,同時也注重發展多元化的經營模式,比如棉花班和稻田班的分工。不僅降低了勞動的強度,還提高了產量。
再加上后續農場先后建立了屬于自己的糖廠、紙廠這些加工型企業,增加產業值的同時還延長了產業鏈。
之前我寫過有關西洞庭湖農場的相關文章,讀者評論區里面有不少當年在農場生活過的人,在他們的字里行間,我這個遠方的人也感受到了當年農場那溫馨的生活畫面。
下面這個讀者,說自己小時候去農場玩過,在他的印象中,那是個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我推測這個讀者應該是七十年代初期或者中期去的農場,能給他留下經濟發達這樣的印象,說明那時候的西洞庭湖農場確實是比周邊的經濟要發達。
通過讀者的評論,我才了解到,原來除了覃正彥這個好領導以外,還有一個名叫覃事共的好領導,兩人都是副廳級退休。我上網大概查詢了一下副廳級的退休待遇,每月的退休工資至少能有6500元,這個待遇也是相當的好了。
原來,這西洞庭湖農場直接屬于湖南省管理。
對了,可能會有讀者把“西湖軍墾農場”和“西洞庭湖農場”弄混淆,這其實是兩個地方,我們來看看讀者給出的解釋,兩個農場之間距離不遠,再加上名字相近,也怪不得會有人搞混淆,也是人之常情。
看著讀者評論,有時候我都想穿越回去,感受一下這種大型農場的集體生活。平常看到一些年代劇,講述七八十年代國營企業里面的集體生活,我就覺得很有煙火氣,充滿了油鹽醬醋的味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