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11時25分,隨著Y472次“熊貓專列·什邡號”緩緩停靠成都西站,460余名旅客結束了為期8天的“秘境翁丁”主題之旅。這趟穿越新成昆鐵路的移動風景線,不僅是中國鐵路旅游專列蓬勃發展的縮影,更是“交通+文旅”深度融合的時代注腳。
當“熊貓專列”駛過大小涼山,彝族刺繡非遺傳承人在車廂內飛針走線;當“環西部火車游”穿越河西走廊,敦煌壁畫臨摹體驗讓旅客沉浸式感受絲路文明。從東北雪原的“冰雪專列”到江南水鄉的“古鎮慢車”,從“環秦嶺”踏青專線到“重走長征路”紅色主題列車,鐵路正以“一線多游”模式重構旅游時空——白天穿行山水畫廊,夜晚停靠特色小鎮,讓“快旅”與“慢游”在軌道上完美統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旅游專列開行量達1860列,同比增長20%,2025年新增的10條線路更將覆蓋90%的5A級景區。
在長三角“演藝專列”上,昆曲演員的水袖與高鐵窗外的江南煙雨相映成趣;西安“非遺專列”里,肉夾饃的香氣與華陰老腔的鏗鏘交織成韻。鐵路部門創新推出的“跟著演出去旅行”“影視主題游”等模式,讓車廂變身移動文化展廳:川藏線上,“天路格桑花”乘務組為旅客講述高原故事;云貴高原,“民族風情號”載著苗繡、銀飾非遺傳承人開啟文化巡禮。這種“交通+文化+消費”的融合模式,使旅游專列的單客消費較普通列車提升65%,成為地方經濟的新增長極。
在“熊貓專列”的餐車里,什邡板鴨、綿竹年畫等特色產品日均銷售額突破萬元;大涼山“慢火車”上,彝族老鄉的土特產通過鐵路快運48小時直達北上廣深。旅游專列不僅讓“養在深閨”的文旅資源走出大山,更以“鐵路+產業”模式激活縣域經濟——云南翁丁佤族古寨因專列開通,年接待游客量增長300%;甘肅張掖丹霞景區依托“絲路快車”,帶動沿線民宿收入提升45%。當“一日生活圈”覆蓋287個地級市,當“周末微度假”成為新生活方式,鐵路正以軌道經濟重塑區域發展格局。
站在“十四五”中局眺望,旅游專列的發展軌跡清晰可見:2025年新增的“黃河文化”“長江經濟帶”等主題線路,將使高鐵網與文旅帶深度融合;智能車廂配備的AR導覽系統,讓旅客“穿越”千年與歷史對話;碳中和專列采用光伏供電,使“綠色出行”成為現實。從“熊貓專列”到“復興號·文旅版”,從“快旅慢游”到“全域旅游”,這條軌道上的文旅新干線,正載著14億人的詩與遠方,駛向交通強國的壯麗未來。(文/吳邯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