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深化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背景下,山東大牟牛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杜巖總經理或許沒有想到,為奶牛進行"牛臉識別"的智能化嘗試,正成為我國數字金融創新發展的生動縮影。農業銀行借助AI技術實現活體資產數字化確權,讓畜牧企業獲得370萬元信貸支持的案例,既展現了數據要素創造經濟價值的多維可能,更揭示了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資產形態的深層變革。
當金融機構年報顯示四大行年度科技投入超千億元,當深圳微言科技憑借數據交易標的獲得千萬級無質押貸款,數據資產從資源向資本的轉化正在書寫新的經濟敘事。
在這場變革中,企業面臨的不僅是技術創新帶來的機遇。廈門大學潘越教授指出的數字金融"提升風控效率、優化資源配置"等優勢,在實踐中往往需要突破傳統會計體系的重重壁壘。正如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成功研發的"煙火貸",通過整合浦東新區時空數據實現信用評估模型迭代,商業銀行在運用公共數據時既要保證邏輯閉環的財務確認,又要防范數據泄露引發的合規風險。這種矛盾在蘇州工業園區"金融風險計算器"的應用中尤為明顯——系統提前預警了上年102%的類金融風險,其底層卻需要全量數據資產的精準核算作支撐。
這正是數據資產會計師這一新興職業群體凸顯價值的契機。按照財政部《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企業將未確權數據費用化轉變為資產負債表資產確認的過程,涉及數據確權、價值評估、合規管理等專業化操作。上海數據交易所反復強調的"入表十問十題"中,從數據研發費用資本化到跨境數據流動的權屬界定,每個環節都離不開具備數據科學與會計學雙重視角的專業人才。這類人才需要既能理解國家發改委提出的數據資產入表激活市場機制的理念,又能實操解決德勤報告中揭示的"數據資產評估標準龐雜"等實務難題。
正是基于市場需求的迫切性,數據資產會計師培訓體系的構建成為產融結合的重要接口。該認證體系設置高級、中級、初級三個層次,允許從業者根據實際需求直接報考高級別認證。考試教材有兩本,《數據資產會計管理理論》搭建起會計法規與數據科學的認知橋接,《數據資產會計管理實務(初、中、高級)》則分別針對企業日常運作、戰略決策和監管合規等場景。全國35個重點城市設立的線下考點,確保了能力評估的場景適配性,而考前一周開放的準考證自助下載通道也體現了數字化服務理念的滲透。
國家信息中心報告顯示,我國數據要素市場潛在規模或將突破2000億元關口。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數據資產會計師正在成為彌合制度創新與實務操作的關鍵紐帶。他們既是用數據計量方法破解活體抵押風控難題的實踐者,也是助力企業將醫療數據、交易數據轉化為核心資產的賦能者。就像工商銀行重塑的多輪對話式手機銀行服務,數據資產的精細化運營要求專業知識結構持續進化。當光大銀行通過深圳數據交易所標的物完成信用轉化,當中信銀行為涉外企業構建匯率避險產品矩陣,背后都需要精通數據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專業人才支撐。
在全球加速推進DCMM(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認證的背景下,兼具會計思維與數據素養的復合型人才已成為企業構筑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資源。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促進數據跨境流動",到蘇州工業園區行政審批局實現的資產風險前置處置,數據要素價值的深度開發正在重構商業生態。在此過程中,數據資產會計師認證體系的建設不僅為企業提供了可量化的能力評估標尺,更從實踐維度加速了數據資源確權定價、合規應用的演進進程,為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