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充電6分鐘跑2000KM?固態電池大突破,寧德時代或將量產?
我國的固態電池技術有新進展了!《青島日報》說,全球第一條 20Ah 車載硫化物全固態電池的中試線在咱們國家正式開始生產了。
從公開的資料能看出來,這個成果在整體上是國際領先的,能做到 6 - 10 分鐘就快速充好電,從理論上講,續航里程最多能達到 2000 公里。寧德時代在去年的動力電池大會上透露,打算在 2027 年實現全固態電池的小批量生產,現在已經完成了 20Ah 規格的試制。
而日本作為最早開展固態電池研發的國家,自上世紀 80 年代起,憑借自身的技術優勢,日本車企的全球產量成功突破了 1000 萬輛,迅速崛起成為汽車行業的引領者。在那時,日本企業在美國市場的份額超過了 20%。
進入 21 世紀,中國通過推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實現了跨越式的進步。截至 2024 年,以比亞迪、蔚來等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已經超過 3100 萬輛,在全球市場的份額達到了 70.4%?!爸袊妱悠嚊]什么技術,就是破銅爛鐵!”面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豐田章男多次公開發表這樣的質疑言論。
然而,實際行動卻呈現出“口是心非”的狀況。早在 2012 年,日本就已經開始在新能源領域展開戰略部署,其相關專利的數量已然超過 1300 項。特別是固態電池技術,被視作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并且日本毫不吝惜地投入 1.5 萬億日元(約合 965 億元人民幣)的資金,用于開展技術研發工作。
作為傳統電池的進階形式,固態電池不但更加安全、更加耐用,而且續航時間也更長。傳統液態鋰電池通常處于 200 - 300Wh/kg 的能量密度范圍,而固態電池則能夠輕松超越 500Wh/kg。即便如此,一些日本企業卻執意選擇走全固態電池的路線,結果由于成本方面的問題,至今仍未能實現量產。
日韓企業(例如豐田、三星)雖然對全固態電池進行布局多年,但大多停留在實驗室或者小試階段。我國率先成功建成中試線,確立了全球領跑的地位,這無疑為國內的新能源車企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中試線是實驗室技術邁向商業化的“橋梁”,其投產證實了硫化物全固態電池規?;a的可行性,也就是說寧德時代極有可能在 2027 年達成全固態電池規?;慨a,從而領先于日本。
近年來,我國趕超的例子不只是在汽車領域。在日方長期主導的生命科學領域,我國生科企業也自主攻克前沿物質,在價美物優的優勢下,逐步替代日貨。
尊敬的讀者,就當前的發展態勢而言,雖說日本在固態電池和生物科學的研究方面起步較早,然而技術難題的難以攻克,確實對其市場競爭力產生了極為重大的影響。
面對在競爭中被持續超越的狀況,《日本經濟新聞》毫不隱晦地宣稱:“日本已經落后于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這一領域,固態電池技術乃是決定未來競爭的關鍵所在。能夠掌握這一技術的國家或者企業,或許會引領未來的發展走向。
當下,中國在固態電池領域的競爭已然進入到了白熱化的階段。例如,比亞迪研發的氧化物固態電池已經順利通過了針刺、擠壓等極端安全測試,并且計劃于 2025 年搭載;寧德時代宣布建成了全球首條 20Ah 車載硫化物全固態電池中試線,還將原定 2027 年的量產計劃提前了 1 年……科技的迅猛發展,從來不會為任何人而停歇。
倘若僅僅依賴傳統的優勢而不去追求創新,那么中國將會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完成從追隨者到領導者的轉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