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央視“3·15”晚會以“共鑄誠信 提振消費”為主題,揭露了覆蓋食品安全、金融安全、數字經濟等領域的九大行業亂象。
晚會播出后,多省市迅速啟動調查,查封涉事企業并加強監管。以下為事件盤點及地方行動匯總:
一、重點曝光事件盤點
翻新衛生用品
問題:山東梁山希希紙制品有限公司回收知名品牌(如麥酷酷、自由點、嫚熙等)的殘次衛生巾、紙尿褲,經簡單分揀后翻新售賣,部分產品流入電商平臺。
危害:未滅菌的二次加工產品易引發健康風險,違反《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
劣質一次性內褲
問題:河南商丘市多家企業(如夢陽服飾、健芝初醫療器械)生產環境惡劣,工人徒手操作且未滅菌,材質標注“純棉”實為滌綸,偽造滅菌標簽。
涉事品牌:浪莎、初醫生、貝姿妍等代工產品被下架。
家電維修“天價收費”
問題:國內維修平臺“啄木鳥家庭維修”通過虛構故障、“雙簧戲”話術抬高收費,平臺與維修員按6:4分成,變相鼓勵欺詐。
數據:某投訴平臺累計投訴超6000條,重慶市場監管局已介入調查。
保水蝦仁磷酸鹽超標與增重欺詐
問題:寶輝水產、良基冷凍等企業違規添加磷酸鹽(最高超標145%),并通過二次包冰增重,導致蝦仁實際含量僅30%。
風險:過量攝入磷酸鹽可能引發鈣磷失衡、心血管疾病。
電子簽高利貸陷阱
問題:借貸寶、人人信等平臺默許放貸人通過“砍頭息”(如借款5000元實收3500元)和虛假身份規避法律,年化利率高達近6000%。
地方行動:天津、成都等地查封相關企業,暫停平臺運營。
個人信息竊取“黑洞”
技術手段:云企智能、綠信科技等公司利用爬蟲技術竊取短視頻平臺用戶電話、微信信息,并監控同行直播數據截流。
規模:部分企業日處理數據量達100億條,偽裝成企業信息交易規避風險。
AI騷擾電話
運作模式:外呼公司使用AI機器人撥打營銷電話,通過虛擬運營商“小號”隱藏歸屬地,涉及教育、醫療等行業。
查處:工信部連夜部署行動,四川、上海等地調查涉事企業。
手機抽獎誘導消費陷阱
案例:諾諾網開票后強制跳轉抽獎頁面,宣稱“200元話費券”需分15個月充值4000元才能兌現,利用用戶沉默成本斂財。
非標電線電纜流通
隱患:南寧科德市場、貴陽金石市場公開銷售未達國標的電線,近十年因電纜引發火災占比超50%。
生產源頭:安順金明陽、潤雄電纜等企業提供“造假一條龍”服務。
二、多省市聯動查處行動
山東:濟寧市控制梁山希希公司負責人,涉事衛生巾品牌(如蘇菲、自由點)公開致歉或否認關聯。
河南:商丘市連夜查封6家一次性內褲生產企業,浪莎全面下架涉事產品。
重慶:市場監管局進駐啄木鳥公司,重點調查抽成規則及投訴機制。
廣西、廣東:成立聯合工作組查處“非標電線電纜”和“保水蝦仁”涉事企業。
上海、天津:突擊檢查云企智能、人人信等隱私竊取及高利貸平臺,部分企業官網已關停。
本屆315晚會及后續查處行動凸顯了消費市場仍存的灰色地帶,同時也展現了監管效率的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