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吒2》里
有人注意到,有些山很“眼熟”
原來,陳塘關場景的
創意原型就是廣西的桂林山水
圖源:廣西文化和旅游廳。
也有人注意到
《哪吒2》的開場曲空靈悠揚
原來,這些配樂
來自貴州黔東南的侗族大歌
圖源:貴州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動靜貴州”。
對于西部,你有什么印象?
是——
梯田云海里
浮動的晨光
圖源:廣西桂林龍脊梯田景區官網
還是——
貴州苗嶺間
流淌的溶洞星河
圖源:貴州龍宮官網
或是——
青石板路上
跳動著民族服飾的斑斕
圖源:貴州省人民政府
從想象走入實地
一群華工青年以熱血為筆
在祖國西部群山褶皺中
書寫磅礴的篇章
他們用「一年之約」
叩響苗寨的木樓
點亮教室的燈火
喚醒深山的果田——
更用行動描繪了他們眼里的西部
來!一起看看
他們會用什么樣的方式“打開”西部
01 以心交心 薪火相傳
來自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已經支教九個月的黃宇恒
總會回想起他坐動車來到桂林龍勝的日子
綿延起伏的山脈從車窗紛至沓來
龍勝,默念著這個名字
他和這座城市許下一年之約
黃宇恒航拍鏡頭下的龍勝
黃宇恒被分到龍勝小學
作為體育老師
他希望能給孩子們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他向前輩和老師們請教教學技巧
在課上開展了“藏寶接力跑”、
“集體蘿卜蹲”等趣味項目
讓體育課變得既有趣又有活力
黃宇恒和孩子們在體育課
他說:
“我也鼓勵他們偶爾‘出格’
如果漫天飛舞的銀杏葉真的比課堂有趣
那就一起去捧起一片金黃”
戶外運動
不能囿于與跑道的接觸
孩子的眼里應該有著世間萬物
這是他和孩子們心貼心的方式
黃宇恒帶孩子們撿銀杏葉
支教工作的開展
并非一帆風順
繁雜的事務
讓龍勝鎮第二小學212班的新副班主任
土木與交通學院的凌惠鵬感到壓力山大
作為副班主任、數學老師
同時兼任道法、心理老師
他在跟操、午托、課后延時
教研活動、班級事務
課間護導、外出開會之間
忙得焦頭爛額
質疑聲也讓他感到壓力
“這個新老師是志愿者吧……”
“教學水平和管理能力行不行的……”
化壓力為動力,他選擇從“心”出發
面對班里的“問題戶”小秦
他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談話、傾聽
慢慢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小秦開始變化了
他學會不再用拳頭解決問題
而是第一時間向凌惠鵬尋求幫助
以心交心拉進了凌惠鵬和孩子們的距離
也讓那些質疑的目光逐漸柔和
凌惠鵬在上課
化學與化工學院的張雅潔
在來到貴州臺江三中之前
做了一萬次心理準備
卻還是沒想到和孩子們的見面會來的這么突然
工作安排突然調換
讓張雅潔要走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班級
原本的計劃被打破
張雅潔硬著頭皮走入教室
開始了一場倉促又生澀的見面
這場交談卻意外進行得很愉快
孩子們像一群歡快的小鳥,嘰嘰喳喳
初次見面就打趣逗樂
讓張雅潔緊張的心緩解不少
張雅潔和孩子們
晚自習結束
張雅潔很快調整狀態
精心籌備了特別的開學第一課
在課上
她播放了有趣的初一數學動畫視頻
帶他們走進奇妙的數學世界
張雅潔在上課
維持課堂紀律,制定獎勵制度
辦公室的燈火長明
她精心制作教學PPT
想把復雜知識講得簡單易懂
課余時間,她耐心輔導基礎薄弱的學生
從最基礎教起
用大量實例幫他們理解抽象概念
掌握解題方法
在張雅潔的帶領下
班級在14個平行班中的排名
從倒數第二一路攀升到前兩名
張雅潔在輔導學生功課
在教學活動、校園活動和志愿活動中
支教老師們努力地將愛和溫暖播撒給孩子們
溫暖與關懷在小小的心田里種下了種子
未來這些種子將生根發芽
逐漸枝繁葉茂
成為他們成長路上最堅實的依靠
黃宇恒記錄的家訪瞬間
張雅潔和伙伴們收到志愿活動資助對象的感謝信
02同心同行,向上生長
作為一名鯉工仔
來自物理與光電學院的郭瀚文
相較于科研的靜謐與深邃
更鐘情于與人交往時的生動與多彩
郭瀚文在進行宣傳工作
當前,郭瀚文服務于團龍勝縣委
他一天要處理
多份上級文件和多項任務
小到每一個表格,大到每一場活動
都不容馬虎
郭瀚文在進行交通安全宣傳
在連續策劃和執行了多場活動后
郭瀚文陷入了新的思考
“如何讓我們的工作真正惠及當地民眾?”
“龍勝還需要什么?”
經過一番探尋與研討
團隊開始聚焦當地
獨特的百香果和羅漢果資源
幫助當地農戶拓展銷售渠道
短短十幾天內
共采摘、銷售百香果三千余斤
郭瀚文聚焦當地百香果種植園
去年的畢業典禮上
面對廣州廣播電視臺的采訪
來自工商管理學院的劉嘉毅
作出“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鄭重承諾
劉嘉毅在鏡頭前的許諾
初到龍勝的劉嘉毅
就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
陌生的口音
公文寫作的挑戰
都讓他感到莫大的壓力
得益于本科時在學院團學組織的歷練
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承諾的力量
他積極適應龍勝縣委組織部工作
在和基層黨員接觸時
嘗試用龍勝話進行交流
主動借閱《2023年龍勝年鑒》“補課”
漸漸地
他摸索出多問、多看、多學、多想的辦法
結合龍勝特色組織黨建工作
將一項項會議要求
一條條文件精神
轉變為落地的方案
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劉嘉毅在入戶調研訪談
除去基礎工作
劉嘉毅常常參與到志愿活動中
助力孩子們托起求知暖陽
知識的火種正在薪火相傳中愈發明亮
劉嘉毅用溫暖與愛
書寫出一份份 “青年答卷”
劉嘉毅入校開展志愿活動
“每一次深入基層,伸出援手
帶來的溫馨與滿足
是一種源自心底的快樂
純粹又充實”
這半年的親身經歷
讓他們意識到
人生的選擇多種多樣
廣闊的世界
有無數值得投身的事業等待著探索
2025年度學校廣西“1+3”西部計劃和研究生支教團全員合影
自國家實施西部計劃以來
華南理工大學始終心懷"國之大者"
累計選派389名優秀志愿者(含研究生支教團)
奔赴廣西龍勝、貴州黔東南等地
在鄉村振興一線澆灌青春之花
以"知國情、講奉獻、高素質"的青春答卷
擦亮華工育人品牌
值得關注的是
學校2006年首創"1+3"育人模式
這項開創性舉措
獲中宣部、團中央、教育部高度認可
華南理工更以扎實的行動
多次獲評"西部計劃全國優秀項目辦"殊榮
從桑江河畔,到西南苗鄉
一屆屆志愿者接續努力
讓華工人身影在祖國西部閃耀
以心交心的故事還會繼續
青春的篇章
等你來續寫
看完他們的故事
如果你也有志向
加入到西部計劃大家庭中
即日起請關注"華工青年"微信公眾號、校團委官網及各學院團委通知,獲取專屬報名通道及政策解讀。讓我們傳承西部志愿者的精神火炬,在壯美山河間續寫新時代的青春故事!
(全國統一報名入口:http://xibu.youth.cn)
好消息!華南理工大學2026年西部計劃及研究生支教團選拔即將開啟。學校西部計劃及研究生支教團服務地點為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具體地點以廣東省西部計劃項目辦最終分配為準。請關注校團委官網及各學院團委通知。期待與你以青春之名,共赴一場山河之約!
華南理工大學 學生記者團
信息來源:廣東共青團 華南理工大學校團委
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支教團
圖:部分來自受訪者
文:張冉興 曾億
初審:冀早早
二審:盧慶雷
終審:鄒浩
“分享”“點贊”“在看”,記得一鍵三連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