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西蘭學校的免費午餐一直因為難吃而備受詬病。
昨日,小紅書用戶 在NZ學RN的課代表 發帖稱,部分學校的學生幾乎不吃免費午餐,導致大量午餐退回銷毀,裝滿垃圾桶。
01■
大量午餐遭浪費
納稅人買單
在NZ學RN的課代表 說:“臨近下班,各方向的司機師傅陸續回來了。有些保溫箱我打開一看,嚯,好家伙,今天的飯還冒著熱氣。”
“還沒等我開口問司機是不是丟。人司機師傅直接嘩,一股腦全部倒進垃圾桶,沒有一絲猶豫。耽誤一秒都是對下班的不尊重。”
“保守估計納稅人直接經濟損失至少2000刀。”
類似事件并不罕見,三天前,該博主就曾發帖稱,成箱成箱的免費午餐沒人吃。
“本來空著的碩大的垃圾箱很快裝滿了。同事們司空見慣,倒食物的時候沒有一絲猶豫。”
“今天的免費午餐是面包,也沒啥人吃,怎么拿去的怎么拿回來,直接丟掉了。”
“新西蘭有些孩子看來是不知道什么叫‘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啊。沒被餓過,唉。”
02■
沒有解決辦法
只能倒進垃圾桶
顯然,網友對這一陣勢感到震驚。
有網友提議,這些午餐可以拿去給有需要的人,或者喂流浪貓、流浪狗,總比直接倒掉有意義。
然而,根據規定,這些沒吃的午餐無法用于其它用途。
還有網友指出,以前新西蘭工黨執政的時候,也發生過類似事件。
03■
午餐成為政治議題
各黨都有盤算
今天上午,新西蘭本地媒體NZ Herald發表評論文章稱:“學校午餐計劃是一場災難。”
該計劃如今已經成為各黨派角力的政治議題。
評論稱,工黨看到了社會需求,于是制定了一項昂貴的、由債務資助的計劃;
行動黨對這一計劃的成本感到憤怒,試圖廢除該計劃,卻忘記了原本應該要解決的問題;
國家黨則夾在中間,試圖計算出為贏得下一次選舉而需要在這一計劃上花費的最低金額。
負責學校午餐計劃的部長David Seymour說過,這項計劃一直由新西蘭納稅人在資助,但這種說法其實并不完全正確。
在該計劃實施的每一年里,新西蘭都處于赤字狀態——因此有充分的理由認為,納稅人實際上并沒有為該計劃提供資金,而是將賬單轉嫁給了學生自己。
這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慘痛的教訓,讓他們明白天下真的沒有免費的午餐。
04■
追根究底
國家該不該繼續供餐
學校午餐計劃在官僚機構中歷經坎坷。
它的存在可能要歸功于工黨及其長期擔任兒童事務發言人的新西蘭前總理Jacinda Ardern,而不是任何一個部門。
2013年,John Key領導的國家黨政府就資助低評級學校的早餐或午餐問題征求了意見,但財政部官員卻反對這一想法,理由是前一年奧克蘭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新西蘭的早餐計劃對出勤率沒有顯著影響,對學業成績或學生行為也沒有影響”。
Ardern拒絕了這一套說辭,她說如果學校里有孩子挨餓,那很可能是因為貧窮,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
輪到工黨執政時,財政部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大,但也只是微弱的。2019年,財政部否決了一項4億紐幣的試點計劃申請,僅提供4400萬紐幣。
該計劃最初的目的是“減輕有學齡兒童的家庭的食品不安全和經濟壓力”。隨著計劃的實施,一些減貧目標逐漸消失,午餐更明顯地成為教育部門的責任。
到了2023年預算案出臺時,該計劃的資金已增至近5億紐幣。
去年,整個中小學教育預算的3%都花在了午餐上。
教育部稱,免費午餐為一個有兩名學齡兒童的家庭每周節省多達68紐幣,每年節省2528紐幣,省下來的錢有助于這些家庭支付其他生活費用。
時間到了現在,大量的免費午餐因為難吃而遭到了浪費,這無疑給這一宏偉計劃蒙羞。
現任總理Christopher Luxon就曾直接指出,如果家長對學校午餐不滿意,那就請自己在家動手做。
他說:“如果你真的不滿意,看在上帝的份上,在家做一個Marmite三明治,再放一個蘋果在袋子里,給孩子帶去上學,就像當年咱們上學時那樣。”
總理說,比起國家,父母更應該承擔起喂養孩子的責任。
“但事實是,有的孩子沒有帶著午餐來上學,我們不愿意讓他們挨餓。”總理說。
那么,你覺得免費午餐計劃還會堅持多久?未來還會有哪些爭議?
關注新西蘭早知道,了解更多晨間新聞
關注這才是新西蘭,獲取每日最新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