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紅星新聞報道,近日,因撞船受損的美軍“杜魯門”號航母抵達希臘克里特島進行檢修。美國海軍發布聲明稱,2月12日晚,“尼米茲”級航母“杜魯門”號與商船“貝西克塔斯-M”號相撞。美軍聲明稱,碰撞事故未使航母陷入危急狀態,也沒有船艙進水或人員受傷的報告。美海軍還強調,該艦的核反應堆是安全的。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調查中。2月14日,美海軍發布了“杜魯門”號受損的情況。照片顯示,撞擊位置在航母右舷后部升降機的后部外延支撐部分。
航母(資料圖)
美國海軍第六艦隊聲明稱,碰撞未危及航母安全,核反應堆和推進系統均未受影響,艦員與艦載機毫發無傷。分析指出,事發時“杜魯門”號可能正排隊等待通過蘇伊士運河。根據通航規則,所有船只需單列行駛,導致航母打擊群被迫分散,護航艦艇無法全面布防,壓縮了航母機動空間。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涉事商船“貝西克塔斯-M”號早有“前科”——2016年曾在孟加拉國與其他船只相撞,被戲稱為“碰碰船專業戶”,美軍卻未對其保持足夠警惕。
對于美國海軍來說,這可以說是不幸中的萬幸。因為貝西克塔斯-M 號是一艘長度188米的大型散貨船,滿載貨物時排水量超過5萬噸。雖然對比10萬噸的杜魯門號,貝西克塔斯-M 號的噸位不算大。但問題是,現代艦船都是皮薄餡大的設計,哪怕是航母也是如此。而這也意味著如果貝西克塔斯-M 號結結實實地撞在了杜魯門號的艦體上,杜魯門號要面臨的問題可就不是漏水那么簡單了,這艘航母很可能會被撞出一個無法修補的大洞,然后徹底癱在塞得港里。
也門胡塞武裝3月16日說,該組織當天在紅海對美國“哈里·杜魯門”號航空母艦及其隨行艦只發動軍事打擊,以回應美軍對胡塞武裝目標的大規模空襲。也門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當天在該組織控制的馬西拉電視臺發表聲明說,美軍自15日以來已對也門發動至少47次空襲,襲擊了首都薩那及其他7個省份,造成多起平民傷亡事件。作為回應,該組織16日使用18枚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及一架攻擊無人機襲擊了位于紅海的美國“哈里·杜魯門”號航空母艦及隨行艦只。
麥凱恩驅逐艦(資料圖)
值得注意的是,杜魯門號航母盡管強大,但并非毫無弱點。在廣闊的海域中,航母戰斗群的防御體系難免存在局限性。特別是在紅海地區,胡塞武裝控制了也門的部分沿海地帶,其反艦導彈陣地足以覆蓋曼德海峽等關鍵航道。由于航母進入紅海必須穿越曼德海峽,這使得航母成為了胡塞武裝導彈的潛在目標。胡塞武裝在利用地形進行隱藏和武器部署方面表現出色,他們甚至可能采用飽和攻擊戰術,通過反艦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的協同作戰,來提高擊中航母的概率。
此次事件是也門胡塞武裝首次對美國艦隊進行大規模導彈和無人機襲擊,顯示了其日益增強的軍事活動能力。然而,美軍中央司令部通報,美軍護航艦隊已成功攔截所有來襲目標,確保了紅海指定區域內美軍艦艇及過往民用船只的安全。從戰果來看,胡塞武裝的反艦火力仍需加強。據悉,此次襲擊中發射的彈道導彈可能源自伊朗研制的“波斯灣-2”反艦彈道導彈,其由“征服者-110”彈道導彈改進而來,且與紅旗-2地空導彈存在淵源。即便如此,胡塞武裝在反艦火力方面仍顯得力不從心。
導彈襲擊(資料圖)
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此前表示,也門沖突各方矛盾錯綜復雜,政治解決意愿明顯不足,地面局勢依然脆弱。無論形勢如何變化,也門問題應該得到政治解決,也門的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應該得到尊重,國際人道法應該得到遵守,平民的安全應該得到保護。停火止暴是局勢降溫的必要前提。有關各方要把握加沙停火的契機,停止襲擊商船,停止對也門的空襲,避免局勢再度升級。也門沖突各方應用好“重新部署協調委員會”機制,加強軍事協調,避免產生誤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