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以來,在多數年份,我國對日貿易一直處于逆差地位,對日本商品需求很大,常年的進口金額在1500億美元浮動。據《日本經濟新聞》估算,中國的需求每擴大1%,能為日本帶來28億美元的經濟紅利。這股強大的影響力,源自中日緊密的貿易往來,雙方的經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補性很強。
在2024年,以美元計價,中日雙邊貿易額3180億美元,其中,我國從日本進口商品總值為1562.5億美元,對日出口額1520億美元,對你貿易逆差為42.5億美元。細算下來,在2024年我國從日本買了1.13萬億多人民幣的商品。從對日進口商品分類看,主要以汽車零部件、半導體設備、精密儀器醫(yī)療設備、特種鋼、化工產品這五大類為主。
1、汽車與零部件占比高
2024年中國從海外共進口汽車70萬輛,其中日本以22.8萬輛排名第一。這也反映出日本在高端汽車制造領域的持續(xù)優(yōu)勢,如雷克薩斯、豐田等品牌通過技術迭代維持市場競爭力。
此外,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進口額同比增長顯著,尤其是電池管理系統和電驅動技術,成為中日供應鏈合作的新增長點。傳統燃油車,比如汽車自動檔變速器、無級變速器,專用鏈條和鋼帶等,部分零配件還需要從日本進口。
2、半導體對日依賴較強
日本是全球半導體產業(yè)的聚集地之一,特別是在半導體材料領域的統治力,幾乎構成了現代電子工業(yè)的“基石”。從光刻膠到高純度氟化氫,日本企業(yè)如信越化學、JSR和東京應化等,占據了全球7成以上的市場份額。2024年全年,日本半導體及相關產品出口總額超6萬億日元。其中對華半導體出口額1.31萬億日元,占比超過五分之一。日本是我國光刻膠第一大進口來源國。
日本的半導體設備供應商一直將中國視為其最大收入來源。如日本的東京電子公司,來自中國市場的營收占了其總營收的4成多。另一半導體設備制造商斯庫林控股公司在在2024財年從中國獲得了43%的總銷售額。
3、化工產品進口額達24%
長期以來,化工品進口額占中國自日本進口總額的約四分之一,主要包括鋰電池材料、高性能樹脂及化妝品原料、醫(yī)藥原料、間苯二酚、有機表面活性劑、異丙基苯、苯乙烯等。日本企業(yè)如三菱化學、旭化成在鋰電池隔膜、高純度電解液領域的技術優(yōu)勢,使其成為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中國新能源車企的核心供應商。
從各個細分類別的貿易數據來看,日本化學品品類整體技術含量更高,更受終端消費者的歡迎。我國在中下游的精細化工、高性能材料領域與日本產業(yè)還存在差距,需要時間來追趕,很多商品仍不得不從日本進口。
4、精密儀器與醫(yī)療設備
日本在光學鏡頭、醫(yī)療檢測設備等領域的技術積累,使其成為中國進口的重要來源。自日本進口的醫(yī)療產品中,增幅較大的產品包括顯微鏡、康復器具及材料、縫合用針、X光檢查造影劑、血管支架和心臟起搏器等,對日醫(yī)療用品進口規(guī)模超220億人民幣。
5、特種鋼材占到鋼材進口三分之一
雖然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鋼鐵生產國,但是特種鋼某些細分領域,仍還需要繼續(xù)技術攻克。2024年,我國累計進口鋼材681.5萬噸,從日本就進口了248萬噸,占比超過三分之強。進口的日本特種鋼材主要應用于汽車制造和機械工業(yè)。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前中國一直是日本水產品的最大買家,每年的金額超過800多億日元。從2023年開始,因為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放問題,中國自日本進口的農林水產品暴降,從此前的最大進口國,跌落至第三。反倒是從日本進口的木材數量同比2023年增長17%,全年進口總量高達172萬立方米。
短期來看,我國對日本商品進口仍將會維持在一個相對高的位置。不過隨著我國在汽車、精密儀器、半導體、工業(yè)機器人等領域的不斷突破,將倒逼日本企業(yè)加速創(chuàng)新以維持競爭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