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抓到“大魚”?特朗普開始出面撈人,普京這一次為啥不給面子了?
15 號,俄烏沖突焦點再度聚焦于庫爾斯克州。俄軍宣稱已對該地區烏軍形成"鐵桶合圍",美國總統特朗普罕見公開向普京 "求情",要求 "饒烏克蘭士兵一命"。而普京則給出 "二選一" 方案:投降保命或就地消滅。這場看似普通的軍事對峙,正演變為一場牽動全球神經的戰略博弈。
俄軍在庫爾斯克州的軍事行動持續升級。13 號,普京與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舉行聯合記者會時透露,俄軍已收復該州86% 的領土,被圍烏軍 "指揮系統完全癱瘓",士兵只能 "三三兩兩試圖突圍"。次日,俄國防部進一步宣布控制蘇賈等關鍵定居點,徹底切斷烏軍補給線。
這種態勢引發西方高度關注。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直言,"數千名烏軍士兵被完全包圍,處境極其危險",呼吁普京 "展現人道主義精神"。而俄方則暗示包圍圈中存在 "特殊目標":俄羅斯高官此前曾指出,庫爾斯克方向有北約國家雇傭兵活動;普京更將被圍烏軍定性為 "實施恐怖主義行為" 的部隊,暗示其構成復雜。
面對俄方指控,烏克蘭展開密集輿論反擊。澤連斯基堅稱烏軍"已完成戰略牽制任務",正有序撤離至預設防線。此前有不少媒體報道,烏軍1萬多人一夜消失,應該是逃出了包圍圈。
烏總參謀部幾乎同一時間則發布戰報稱,過去24 小時擊退俄軍 22 次進攻,強調 "不存在被圍風險"。這種矛盾敘事凸顯雙方對戰場主導權的爭奪。
值得注意的是,澤連斯基在15 號宣布烏克蘭新型"海王星" 導彈試射成功,并暗示已用于實戰。這種 "秀肌肉" 行為,與特朗普的“求情”形成微妙呼應 —— 美國既想避免烏軍精銳被殲,又需維持對俄施壓態勢。而俄方則通過釋放 "投降優待" 信號,試圖分化烏軍陣營,同時為后續談判創造籌碼。
普京在回應特朗普時提出"停火前提":烏方需下令士兵投降,且停火必須解決危機根源。這一表態暴露俄方核心訴求:通過軍事勝利迫使烏克蘭承認現實控制線,并阻止西方持續軍援。而澤連斯基則針鋒相對,要求美國 "采取果斷行動",將庫爾斯克局勢與全球安全掛鉤。
軍事專家指出,庫爾斯克的戰略價值在于其地理位置。控制該州既能阻斷烏軍東進,又可作為俄軍南下跳板。目前雙方在約2000 公里接觸線上的爭奪,本質上是為未來談判劃界造勢。隨著俄軍逐步收緊包圍圈,一場更大規模的外交博弈或將展開。
這場危機中,每一方都在打"政治牌":俄羅斯試圖通過軍事勝利鞏固談判地位,烏克蘭急需證明戰場價值以爭取更多外援,美國則在戰略利益與地緣平衡間尋找支點。庫爾斯克的硝煙背后,是大國角力的復雜棋盤。當包圍圈最終揭曉謎底時,其影響或將遠超地域范疇,成為改寫俄烏局勢的關鍵轉折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