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底,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庫爾斯克地區的大戰基本打完了,結果就是烏克蘭拼了老命,費了很大代價,打下了一小塊地方,最后還是被俄羅斯原樣打了回去。
很多人覺得,這場仗對烏克蘭來說根本沒啥用,就是做做樣子的“宣傳戰”,結果烏軍損失了很多人和裝備,最后還只換來特朗普一句話:“你已經沒啥招了”。
時間回到2024年6月,烏克蘭一口氣集結了上萬人的部隊,從庫爾斯克方向越過邊境,幾天時間就占了70多個村鎮,拿下了1300多平方公里的地盤。
一開始大家都以為俄羅斯會很快把烏軍趕走,結果沒想到,戰斗一下子就僵住了,雙方打了四個月,俄羅斯也只拿回不到300平方公里,反而讓烏克蘭穩住了陣腳,還修起了防線。
真正的轉折點是在今年1月初,烏克蘭為了政治需要,又一次大規模進攻,結果兵力損失慘重,俄羅斯才開始一步步反攻推進。
今年2月底,俄軍在邊境南邊打了一場漂亮仗,拿下了幾個能卡住烏克蘭補給線的小村子,從那時候開始,烏克蘭在庫爾斯克那邊的局勢一下子就變糟了。
到了4月26日,俄軍的第22摩步團在庫爾斯克地區的戈納爾村插上了俄羅斯國旗,這就說明俄軍徹底把之前被烏軍占的庫爾斯克州突出部給收回來了。
當天從戈納爾村撤退的幾百名烏克蘭士兵和外國雇傭兵,剛跑進蘇梅邊境那邊的樹林里,就被俄軍的蘇-34轟炸機給盯上了。
俄軍的無人機拍到,重達3噸的FAB-3000滑翔炸彈直接扔進樹林里,炸完之后,地上只剩下一堆烏軍的尸體。
當天俄羅斯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還專門向普京匯報,說“庫爾斯克戰役徹底勝利了”。
緊接著,俄羅斯國防部也公布了烏克蘭軍隊在這次戰斗中的損失:死傷超過7.6萬人,被炸毀的坦克有412輛,步兵戰車341輛,裝甲運兵車314輛,還有2297輛其他裝甲車。
等大家的情緒都冷靜下來以后,西方的媒體也開始認真分析,這場仗到底有沒有什么實際意義。
最后他們覺得,烏克蘭軍隊這么做,可能是有兩個打算:第一是想把俄軍從別的地方調回來救急,相當于“聲東擊西”。
第二是想借著這場戰斗讓全世界都看到,希望能爭取到更多國家的軍事援助。
烏克蘭為什么非要拿下庫爾斯克?其實很簡單,就是想不管用什么辦法都得從俄羅斯手里搶下一塊地盤。
只要烏克蘭能占住哪怕一點俄羅斯的土地,這對烏克蘭來說就有很大的政治意義,也能讓西方國家看到烏軍還有戰斗力。
但現實很打臉,烏克蘭這兩個目標一個都沒實現,烏軍最后被完全趕出了庫爾斯克,這也意味著澤連斯基想靠庫爾斯克當談判籌碼的計劃徹底泡湯。
澤連斯基這次決策失誤,讓烏軍白白打了大半年,損失了7萬多士兵,最后什么也沒撈到。
這也就是說,烏克蘭現在各條戰線上都打不過俄羅斯,不管是在烏東那幾個地方,還是在俄羅斯本土,俄軍都占了上風,澤連斯基現在已經沒有什么可以拿來跟俄羅斯談判的底牌了。
俄烏戰場上只要有點風吹草動,都會直接影響到雙方的談判,尤其會影響美國那邊,特別是特朗普政府的態度。
大家應該也都能感覺到,最近美國對俄烏沖突的關注明顯沒以前那么多了,其實除了烏克蘭吃了大虧,其實美國自己也沒撈到什么好處,還賠了不少。
拜登本來想通過俄烏戰爭拖垮俄羅斯,結果沒成功,算是輸了,特朗普也沒贏,他本來想私下跟普京談停火,搞點小動作,結果也沒成。
之前他在競選的時候還吹牛說“24小時就能讓俄烏停火”,結果上臺后著急推動停戰,設了個4月的“最后期限”,可到頭來啥也沒實現。
最后特朗普還自己打圓場,說“24小時停火只是隨口說說而已”,在今年的三月份,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暫停了價值10億美元的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
這一決定立即對烏克蘭軍隊產生了顯著的影響,之前烏克蘭軍隊原本每天能夠發射300發海馬斯火箭炮,但在特朗普宣布暫停軍援之后,這一數字驟降至每天僅剩17發。
這樣的急劇減少無疑對烏克蘭軍隊的戰斗力造成了巨大的打擊,使得他們在與敵軍的對抗中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俄羅斯軍隊在戰場上卻是節節勝利,不斷取得戰略上的優勢,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他所剩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烏克蘭能夠盡快尋求停戰的機會,或許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損失,避免更多的無辜年輕人失去生命。
畢竟戰爭帶來的不僅是領土的得失,更是無數家庭的破碎和生命的消逝,早日實現和平,對于烏克蘭乃至整個地區的穩定與未來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