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的價值正在被重新審視,今年以來,港股互聯網醫療板塊漲幅一度達至60%,成為資本市場最炙手可熱的賽道之一。
狂歡背后,是互聯網醫療基本面強勢與AI大模型帶來價值重塑的共同結果。這一邏輯也很清晰地體現在了平安健康身上。
2024年是平安健康醫險協同戰略的豐收之年。平安健康通過醫療與綜合金融業務的雙向協同,在健康風險管理、服務流程管理和醫療質量管理等場景中共同參與保險保單服務,從而實現醫療服務的成本、效果與保險保單成本、服務的平衡。
得益于此,公司營收實現48.1億元,同比增長2.9%,收入重回正增長軌道,調整后凈利潤1.58億元,首次實現全年盈利。
比業績度過經營拐點更驚喜的是,醫險協同也給公司帶來了新增長引擎,報告期內,平安健康協同平安壽險深化發展“保險+居家養老”場景,居家養老服務已覆蓋全國75城,比去年年末新增21個城市,用戶體驗不斷提升,NPS較2023年進一步提升。
各項業務全面開花的同時,AI+醫療的領先布局,也正給平安健康帶來新的價值增長路徑。
/ 01 /扭虧為盈,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過去兩年,互聯網醫療行業遇到瓶頸,多家互聯網醫療獨角獸或停擺,或裁員,連已經成立18年的好大夫在線都被收購。
在弱勢的行業環境下,平安健康提振了行業和投資人信心。2024年,平安健康調整后凈利潤1.58億元,首次實現全年盈利,公司凈利率同比增加了近9個百分點。
平安健康扭虧為盈是“醫險協同”戰略收獲回報的結果。相比大多數競對仍停留在傳統流量變現模式,平安健康已經通過“保險+醫療”,重構了商業模式:
報告期內,公司更有針對性地融入各類金融業務,形成更緊密的協作模式,平安健康構建了“保險+醫養會員”“醫療理賠協同”“醫健權益服務”三大業務模式,將醫療資源嵌入保單權益,形成業務的低成本、高效率擴張。
三大模式加持下,平安健康醫險協同的優勢正在放大,即:從重疾險、百萬醫療險等險種的協同,逐漸向儲蓄險等險種協同創新;從“保險+醫養會員”等模式向“醫療理賠協同”等模式融合創新。
作為平安健康中長期增長的核心驅動力之一,企業健康管理業務也融入了醫險協同的內容。2024年,平安健康全面煥新面向企業及企業員工的“中國平安企業健康保障計劃”產品體系,打造“保險+”等多種解決方案,通過深入研究員工健康管理需求,建立差異化產品服務矩陣,滿足不同客戶的多元化需求。
得益于此,公司獲得了快速發展,其中,F端業務穩健增長,收入超24億元,同比增長9.6%。B端業務收入超14億同比增長32.7%,累計服務的企業客戶數達2049家,較去年同期增長約35.9%。
F端、B端業務的高增長也正在為平安健康帶來規模效應,體現在業績上,2024年平安健康,費用率同比下降14.4個百分點。其中,銷售及營銷費用合計7.64億元,同比下降8.6%,管理費用9.30億元,同比下降37.2%。
在“醫險協同”戰略效果顯現、規模效應持續發生的正反饋循環下,平安健康的盈利能力大概率會持續提升。這也為平安健康新業務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 02 /“醫療協同”打造新引擎
管理大師查爾斯·漢迪曾將企業的業務發展軌跡比作“曲線”,他認為,企業要想持續增長,就需要在現有增長曲線到達巔峰之前,找到帶領企業二次騰飛的“新曲線”。
如今,平安健康正在為我們完美詮釋這一點。在公司原有業務穩健發展的同時,養老管理業務實現穩步擴張,2024年平安健康居家養老業務收入超2.8億元,權益用戶數較上年大增143%。
平安健康養老業務的穩步發展,同樣是醫險協同戰略賦能的結果。這要從養老行業的產業趨勢說起。
老齡化與少子化趨勢下,平均每2-3位年輕人就將贍養一位老人。社會結構的變遷加劇了優質醫療健康養老服務缺失的痛點,如醫養結合程度不足,養老服務供給分散且專業化程度不高,以及尚未形成完善的支付體系。
而保險是解決養老服務供給端不足的重要著力點。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鼓勵面向老年人、慢病患者等群體提供保險產品。
綜合宏觀背景不難發現,商業保險作為支付方,承擔了整合專業醫療健康養老服務的重要責任。
平安健康的醫險協同創新就遵循了上述趨勢。平安健康協同平安壽險深化發展“保險+居家養老”場景,持續建設"智能管家、生活管家、醫生管家"三位一體的養老管家場景服務體系。
三位一體的養老管家,鏈接了“醫、食、住、行、財、康、養、樂、護、安”10大服務場景,為客戶提供全養老周期的醫療健康及養老服務。
全面的供給體系只是進入行業的門檻,個體需求又有顯著的差異化,為此,公司構建出"居家養老+旅居養老+養老機構"多模態養老服務體系,為不同年齡層、不同養老需求的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如智能適老化改造、緊急救護、專業醫護等。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醫險協同賦能養老業務開展的過程中,平安健康也助力平安集團綜合金融業務獲客、黏客、客戶二次轉化。截至2024年9月末,使用了平安集團醫療養老生態圈服務的平安集團個人綜合金融客戶,其客均合同數、客均AUM分別為其他個人客戶的1.6倍、3.9倍。
在醫險協同戰略進入收獲期的同時,平安健康也迎來了新一輪價值釋放期。
/ 03 /AI+醫療帶來價值增長新路徑
過去一段時間,平安健康在資本市場表現不俗。近一年以來,平安健康累計漲超82%,超過同期港股互聯網醫療板塊。
在資本市場,個股跑贏行業,通常預示著公司具有較好的投資價值和未來有積極的發展預期。平安健康也是如此,其在AI+醫療中走在了前面。
AI競爭三要素是算力、算法、數據,平安健康的優勢是,其在保持高強度技術投入的基礎上,在垂類醫療場景領域有行業領先的數據優勢。
報告期內,平安健康基于全球領先的5大醫療數據庫,和14.4億次脫敏后的線上問診數據,打造了平安醫博通多模態醫療大模型以及12個系列的業務模型群,實現AI賦能醫療全流程業務場景。
在實際應用中,平安健康可將垂域模型能力結合多個業務模型,全面應用于醫療輔診、體檢檢測、慢病健康管理等場景。從結果上看,AI對平安健康的賦能也顯而易見。
首先是醫療效果的提升,平安健康在2024年6月升級發布了“平安醫博通”大模型,以采用自研的Dflow和LPO技術為特點,并擁有2000億醫療領域token和500萬醫療領域指令集,百萬級醫療文本圖片對齊數據。在應用端,海量數據+先進算法使得“平安醫博通”大模型具備精準完成不同場景下不同任務的能力,還可以通過醫生的持續標注與反饋,從而更加適配醫生需求,同時以較低訓練和存儲成本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
與此同時,平安健康自主研發AI輔助診療系統,已覆蓋超過 2000 種疾病的診斷知識,可為醫生開展醫療服務提供更多的知識和效率賦能。體現在數據上,報告期內,平安健康AI體檢解析精準率達98%,輔助診斷準確率超95%,智能推薦準確率達99%,慢病管理改善率達90%。
再者AI的全面賦能,使醫療生產力重構,平安健康的效率和質量均大幅提升。具體到業務中,得益于AI可做到大量基礎輔診、病例整理等重復性工作,報告期內,AI助力家醫服務效能提升約62%,專醫效能提升約42%,健康管理師服務效能提升約55%。
考慮到,AI+應用的投資熱潮正度過概念炒作階段,投資者開始將關注的重點落在AI對具體業務的賦能上,市場對AI的投資邏輯逐步向基本面投資靠攏。平安健康率先通過AI實現業務端的降本增效,進而為用戶提供高服務價值,也有利于其資本市場表現。
平安的AI能力也正獲得機構認可。國金證券認為,公司醫療服務核心競爭力強,配合強大的AI實力,將提供更優質的醫療健康服務,給予平安健康“增持”評級。
從過去看,能夠實現價值持續增長的企業,往往都是站在趨勢風口,選擇與時代同頻共振,如今的平安健康也是如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