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余梅香,廣州科大中醫醫院主任醫師,嶺南余氏兒科流派第五代傳人,從事中醫兒科臨床工作40年,獨創"三步辨治"體系,擅長運用古方化裁治療兒童常見病及疑難雜癥,年接診患兒逾萬人次,被家長親切稱為"小兒及時雨"。
仲春的診室里飄著淡淡藥香,余梅香主任剛結束上午的看診便接受了我們的專訪。診案上整齊碼放著泛黃的《幼科準繩》與平板電腦形成奇妙呼應,這位年過花甲的老中醫笑言:"我的方子越開越小,但療效越來越好。"
千年古方煥新顏
"很多家長以為中醫見效慢,其實是未得法要。"余主任邊說邊展示診案記錄:3歲高熱患兒用麻杏石甘湯加蟬蛻,6小時退熱;頑固性濕疹嬰兒以消風散改良藥浴方,5日皮損消退。她特別強調經方的靈活運用:"小兒臟腑嬌嫩,我常將成人方劑等比縮小,或將湯劑改為香囊、藥浴等外治療法。"
在余主任診室,我們看到特制的"微型經方圖譜":桂枝湯化身暖臍貼,六君子湯改良成米糊劑,就連《千金方》里的紫云膏都變成了卡通貼劑。"讓孩子笑著吃藥才是真功夫",她輕撫著案頭的小兒推拿模具說道。
三因制宜見真章
談及近年來多發的兒童過敏性疾病,余主任提出"體質土壤論":"現在的孩子不是缺營養,而是缺'消化的火候'。我常讓家長帶患兒手掌拓片來診,結合嶺南濕熱氣候特點調整古方。"她以過敏性鼻炎為例,將《金匱要略》中的黃芪建中湯化裁為四季不同的食療方,配合穴位敷貼,形成"階梯療法"。
面對抗生素濫用問題,余主任展示了一組對比數據:經她治療的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半年內復發率較純西醫組降低42%."不是否定現代醫學,而是用中醫'治未病'理念筑牢防線。"她打開手機里的"節氣養生群",數百位家長正在交流經方育兒心得。
給家長的特別提醒
采訪尾聲,余主任寫下三條育兒箴言:
1、飲食貴在"五谷香",忌盲目補充營養劑
2、發熱未必是敵,38.5℃以下可觀察機體抗病反應
3、情志管理比吃藥更重要,推薦每日"親子摩腹十分鐘"
臨別時,診室外候診區的兒歌輕輕飄來,余主任又匆匆走向診室。玻璃窗上貼著孩子們送的簡筆畫,畫中的"余奶奶"手持銀針,周圍飛舞著彩色藥香蝴蝶——這或許就是傳統醫學在現代都市里最美的模樣。
(本文中藥方劑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