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溫暖的教室里,窗外的陽光撒在課桌上,身邊全是熟悉的面容和親切的鄉音。從堆積如山的課本和作業中猛地抬頭,我不禁想起了在德國結識的意大利朋友Giulia,不知道她現在怎么樣了?
我真想和她說說,在德國交流學習了六個月,拉下的功課和考試,都要在開學的一兩周內完成。這個學期,我準備申請半工半讀,一邊在律所實習,一邊準備法考。回來以后,真是忙得天旋地轉。
思緒從遙遠的德國拉回,此刻我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是真的回來了。這段跨越山海的旅程,雖然不輕松,卻也充滿了驚喜,更充滿了真摯的情誼。
初到德國:語言與文化的雙重挑戰
剛到德國時,我像一只誤入異國森林的小鹿,四周都是陌生的聲音和景象。HFU所在的小鎮施文林根安靜得讓人有些不適應,周末的街道空無一人,超市關門,連買瓶水都成了難題。
有一次,周六晚上,我突然想起冰箱空了,急匆匆跑出去買菜,結果所有的超市都關門了。無奈之下,我只好回宿舍煮了一鍋意面,連調料都沒有,吃著吃著,眼淚就“啪嗒啪嗒”流了下來。
好在,我很快認識了Giulia。第一次上德語課,我望著滿教室眾目睽睽的外國人面孔,內心莫名地緊張。Giulia一見到我,便熱情地夸我“長得像明星”、“簡直太美了”,她手舞足蹈的樣子讓我瞬間放松了下來。
德國的課堂形式和國內截然不同,老師不會一味地灌輸知識,而是鼓勵學生討論和表達觀點。老師每講完一個案例,就會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最后進行總結。
很多時候都是即興提問、即興回答,知識或者結論仿佛是我們自己“推導”出來的。這非常考驗課前預習和知識準備。每周來上課前,很多同學都會先看一二十本書。
我常常聽得云里霧里,討論時更是手足無措。有時候我連問題都沒聽懂,卻要硬著頭皮發表意見。那種感覺,就像站在懸崖邊上,隨時可能掉下去。
記得有一次商法的課堂討論,主題是歐洲消費者保護法的新條例。老師放了一段街頭采訪的視頻,然后問大家:“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條例出臺?”
我當時腦子里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首先,新出臺的條例我本來就不理解,更不了解與新條例息息相關的歐洲消費者的本土生活和文化,再加上還要用英語去表達觀點,我真的完全懵了。
眼看輪到我發言,我掏出手機飛速搜索,勉強拼湊出幾句話。我自己都覺得說的亂七八糟,文不對題,可是老師一直在點頭,一直在說“Good!”、“Excellent!”,好像我說得很有道理一樣。我以為自己說的完全踩在了點上,我以為大家都理解我在說什么,實際上只是因為他們習慣了鼓勵式的教育。
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語言障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開口。后來,我慢慢學會了“渾水摸魚”,雖然說得不完美,但至少我敢說了。Giulia是意大利人,她的英語和西班牙語很好,學習德語比我快多了,她經常做我的搭檔,陪我進行各種練習。
德語老師的教學形式很古怪,她喜歡拿出各種各樣奇特的道具讓我們用德語表達。有一節課,她竟然拿出一雙造型獨特的鞋子,讓我們用德語描述它的特征。現場氛圍十分活躍,大家好像在玩一場游戲,大量的詞匯不可思議地從我嘴里脫口而出。原來,學語言可以如此快樂。
旅行中的意外驚喜:康斯坦茨的邂逅
我們這一批派往HFU交換的中國留學生共有5所高校12個人,分別來自廈門大學、蘇州大學、西北大學、上海理工和我們學校,他們大部分都是研究生才能出去,我們本科生只有3個人。我和西北大學的黃雨暄成為了好朋友,我們合租一套公寓,平時一起買菜做飯,一起去旅行。
HFU為留學生提供了很多“低成本旅行”的機會,我們利用假期游覽了歐洲多個國家,像法國、意大利、西班牙,還有一些北歐或南歐的地方。每個國家離得都很近,但給人的感受卻是不一樣的。靠南一點的地方,人們忙碌而充實,充滿了幸福感。
德國的冬天很冷,有一天,我突發奇想,坐飛機飛到了南歐。南歐的氣溫在20度左右,陽光灑在身上,我突然覺得自己很幸福。一些歐洲人很喜歡亞洲文化,他們會主動走上前,用中文和我們打招呼,那種親切感讓人感動。
最難忘的一次旅行,是我和雨暄的一次意外之旅。原本我們計劃去法國斯特拉斯堡,結果火車在半路突然停了,司機告訴我們:“這列火車不開了,要么等巴士,要么坐反方向的火車回去。”我們決定坐反方向的火車,火車在哪里停,我們就在那里下。沒想到,停下來的地方是康斯坦茨。
這個小鎮的美景,令我們驚喜不已。湖水清澈見底,遠處是連綿的雪山,湖邊的天鵝悠閑地游來游去。我們在湖邊坐了一下午,聊天、拍照,仿佛時間都靜止了。那是我所有旅行中最滿意的一次。
德國的火車大概是世界上最悠閑的火車,每次坐火車都要坐很久很久,要不就是維修,要不就是晚點。有一次,我們去另一個鎮子玩,準備當天去當天回,回來的時候要轉三趟火車。第一班火車我們好不容易趕上了,結果第二班火車晚點了,我們很擔心趕不上第三班火車,晚上要在不知名的小鎮過夜。結果,第三班火車也晚點了。
這么隨意,是認真的嗎?在歐洲,仿佛時間都不值錢。他們說放假就放假,星期天放假行,可有時候星期一也不上班。好不容易等著大家都上班了,想去哪家餐廳,結果餐廳又放假了。每個人都很松弛,所以人的心態也會好一些,我很少碰見那種咄咄逼人的人,大部分人都很友好。
友誼的力量:跨越文化的共鳴
在德國的日子里,我結識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Giulia雖然和我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我們卻有著許多共同的興趣。Giulia和我一樣,是獨生子女。她說我是她所有朋友中間唯一的一個獨生子女,這讓我們很有共鳴。
我們都喜歡看《老友記》,甚至對劇中角色的看法也出奇地一致。有一次,我們聊到Rachel最后為了Ross放棄去巴黎的機會,我們都覺得她太傻了。雖然我們在地球的兩端長大,但對很多事情的看法卻出奇地相似。這種共鳴讓我覺得,世界其實并沒有那么大。
最后要回國的那一段時間,大家都很忙,但她剛考完試,就抽時間過來找我。我說我馬上就要走了,她說幫我收拾行李。
我只有兩個箱子,我已經把東西全部都疊好放進去,卻發現怎么也裝不下。她一過來,把我所有的家當一股腦全倒出來,“你怎么能這么清理呢?”她一邊說,一邊逐個分類。她一定有強迫癥,盒子、瓶子上面有字兒的那面必須要朝上,一個一個擺好。最后,真的所有的東西都放得下了。她簡直是個收納大師!
當天,收拾到很晚了,我給她煮了餃子。沒想到,她一連吃了三碗,差不多有50個餃子。
“這是我第一次吃餃子,太好吃了!”Giulia很興奮,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
Giulia在德國要念完整個本科,然后就業。我們約好了,她一定要來亞洲看我。
我說,“你來的時候,我不一定在中國,可能在日本。”
她說,“沒關系,我可以去日本找你。”
走的時候,她緊緊地擁抱我。我哭了,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
她一直忍著,一直忍著。等我上了巴士,看著巴士走遠。
后來,她在instagram上發了一條消息,“我也哭了。”
回國后,日子忙得起飛。10月份參加國內的法考,同時申請日本早稻田大學的法律專業研究生。
于我而言,出國交換學習不僅僅是一次學術上的提升,更是一次全方位的成長與歷練。這段經歷讓我更加自信,也讓我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有時候,最美的風景往往在意料之外,而最深刻的成長,往往在挑戰之中。
楊文心的故事 ,正是每一個勇敢走出舒適圈追求夢想的年輕人的縮影, 她的旅程還在繼續, 而她的未來也注定充滿無限可能。
如果你想現場提問楊文心 ,聽她講述旅德故事或者其他關于香港、澳門訪學項目咨詢, 歡迎參加3月18日“與你同行”分享會 ,您有任何關于留學訪學的問題 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口述/DICTATE :楊文心
整理/TEXT EDITING :肖瀟
視頻/CAMERAMAN :熊佳婷
排版/TYPESETTER :周志琦
審核/REVIEWER: 傅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