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群眾的法治意識和維權意識普遍提升,生活中遇到一些難題和糾紛知道尋求政府渠道反映和求助,比如撥打12345熱線投訴舉報相關問題。
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作為政府與民眾溝通的重要橋梁,在解決民生問題、優化社會治理方面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是也暴露出一些問題,12345熱線資源被濫用和誤用現象嚴重,一些本不該由12345受理的問題,成了接線員忙活的“重頭戲”,導致降低了12345服務效能,還可能引發其他一系列社會問題。
其實,12345存在的意義是解決群眾身邊急難愁盼的問題,雖然沒有110、119那么嚴肅,但也不該被誰在門口放了一袋垃圾,小區物業沒有打掃衛生這樣的瑣事頻繁占據。
一、線路人力占據浪費嚴重
每接一個電話,背后都是真金白銀的人力物力。接線員記錄、派單給部門、專人處理、再回訪確認,整套流程走下來,沒三五個工作日根本搞不定。
可要是一天接數萬個電話,里頭四成都是重復念叨“樓下廣場舞太吵”“鄰居家狗叫兩聲”這種事,基層干部天天光填表解釋就得累吐血。
真正要命的危房漏水、食品安全這些大事,反而因為人力被擠占,真正需要反映和幫助的問題反而及時提報不上去。
二、狼來了喊多了,真問題反而沒人信了
有人三天兩頭投訴小區垃圾沒清,結果調查發現是個別跟物業鬧矛盾,借機報復泄憤;有人看隔壁裝修就撥熱線,其實人家手續齊全。
這種折騰多了,工作人員接電話時都辨不清真假:“這回是真的還是鬧脾氣?”處理起來自然先挑看著靠譜的辦,那些真正著急的事情,反而可能被當成“老油條”往后排。
長期以往,可能導致的后果是,有些部門被重復工單磨得沒了脾氣,解決問題的勁頭和耐心都被磨掉一大半。
三、涉及多部門解決效率低下
打電話的人最怕聽見:“這個不歸我們管?!崩吓f小區水管爆了,住建局說找街道,街道推給物業,物業兩手一攤說沒錢修。
12345派單轉了一圈回到原點,老百姓在家里看著家里跟水簾洞似的干著急。
一些問題涉及多個部門,這時12345派單時,經常會因權責不清被反復轉派,最終陷入“程序空轉”,使得問題無法快速得到有效解決。
四、12345被綁架,承擔太多本不該受理的事
現在一些人,遇到一點屁大的事,立馬就撥12345熱線,比如樓道燈泡壞了一次次撥12345也不去找物業,鄰居為了兩頭蒜吵架天天找熱線反映。
現實情況是,12345只是個信息訴求中轉平臺,要按照相關程序把問題轉派相關職能部門,有些還不好確定責任部門,12345本身無職權直接解決問題,不太可能根據當事人訴求立馬解決他們那點雞毛蒜皮的事情。
想讓12345熱線真正幫到該幫的人,建議不要隨意撥打12345。適度給熱線“減減肥”,像查社保、問政策這些簡單事,交給智能語音機器人處理。
結語
破解12345目前困境,需進一步完善部門權責負面清單,明確疑難問題的兜底解決機制,推廣"熱線+網格"模式,推動50%社區問題就地化解,也可以嘗試建立公民參與積分制度,培育基層自治力量,像樓道堆物、停車糾紛這些家門口的事,街坊鄰居坐下來商量著辦,比打12345再等走程序派單處理快多了。
只有形成政府治理與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才能讓政務服務熱線回歸其設計初衷,真正成為提升治理效能的助力器而非減壓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