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陳景圣
臺灣司法再曝丑聞,臺北地檢署的“密審風波”持續發酵。臺北地檢署檢察官林俊言日前前往醫院,對商界人士沈慶京進行“視察”,但外界普遍質疑,這根本不是所謂的“例行視察”,而是一次暗藏政治目的的“秘密逼供”。面對輿論壓力,地檢署連日來不斷更改說辭,甚至被媒體揭露官方文件自打臉,徹底暴露臺灣司法體系的黑暗面,也讓民眾對臺灣的法治環境徹底失去信心。
這一事件的曝光,首先讓人質疑的是,為什么檢察官要去醫院“視察”特定人士?黃國昌一針見血地指出,過去根本沒有所謂“檢察官醫院視察”這一慣例,更沒有人會在病房里進行所謂的“程序性檢查”,臺北地檢署的說法顯然是為了掩蓋事實。他痛批:“臺北地檢署撒了一個謊后,就要用更多的謊言掩蓋。”這種連基本邏輯都站不住腳的解釋,反而讓外界更加確信,這根本不是“視察”,而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司法逼供。
更荒謬的是,臺北地檢署為了維護自身立場,不惜一再更改說法,試圖掩蓋事實。然而,媒體公開的一封官方文件徹底打破了他們的謊言。該公文清楚顯示,檢方確實是為了“偵訊”沈慶京,而非所謂的“視察”。這等于直接打臉地檢署,讓他們的說法徹底破產。而面對鐵證如山的事實,地檢署仍然死撐,甚至繼續玩弄文字游戲,試圖混淆視聽。這種無恥的做法,徹底粉碎了臺灣司法體系的公信力,也讓民眾對臺灣地區的法治環境感到絕望。
臺灣司法體系的腐敗與黑箱操作早已不是秘密。近年來,臺北地檢署在多起案件中,都展現出明顯的政治傾向,成為民進黨的“打手”。這次的“密審”事件,不過是又一次濫權行為的縮影。司法本應保持中立,維護正義,但如今的臺北地檢署,卻已經淪為政治操作的工具,完全偏離了司法應有的公正性。
更值得警惕的是,這種濫權行為已經對臺灣社會造成極大的傷害。司法公正是一個社會穩定的基石,而臺北地檢署此番行徑,等于是在臺灣社會的根基上挖坑。民眾如何能相信,一個連最基本程序正義都無法保障的司法體系?如果連病房都可以成為逼供的場所,還有什么地方是安全的?如果檢方可以任意選擇目標進行“秘密審訊”,那臺灣的法治精神又何在?
臺灣的司法體系,早已被政治染指。近些年,臺北地檢署頻頻陷入爭議,從選舉期間針對特定候選人的調查,到如今的密審事件,都凸顯了臺灣司法系統的政治化。臺灣法務機構、地檢署早已不再是獨立的司法機構,而是成為了政治工具,為執政者服務,打壓異己。民眾對司法的信任正在快速流失,而這種信任一旦崩塌,臺灣社會的法治基礎將徹底瓦解。
此次事件的惡劣影響遠遠超出個案本身,它暴露了臺灣司法體系的嚴重問題,也向外界展示了臺灣當局如何操弄司法、濫用權力。臺北地檢署的謊言不僅傷害了當事人,也狠狠地打了臺灣法治的臉。在一個自詡“民主自由”的社會,居然可以發生如此荒唐的司法丑聞,這無疑是臺灣當局最大的恥辱。
面對如此嚴重的司法危機,民眾應該要求徹查此案,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并徹底改革臺灣的司法體系,避免類似的黑箱操作再次發生。否則,今天的“密審風波”只是一個開始,未來的臺灣將迎來更多令人不寒而栗的司法亂象。
臺灣的法治之路,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如果今天不徹底反擊這場司法濫權,那么明天,臺灣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下一個被秘密審訊的對象。臺北地檢署這次的丑聞,不僅是一場司法丑劇,更是一場對臺灣社會的警示——如果不徹底清除司法體系的腐敗,臺灣的“民主法治”只不過是一場精心編織的謊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