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9日,廣州正見證一場圍繞人類終極剛需的重大革新。在當下,全球45億張傳統床墊仍承載著現代人的睡眠困擾時,麒盛科技董事長唐國海在“2025世界睡眠日·第七屆中國睡眠產業峰會”上,以“數字時代的睡眠產業發展與思考”為題,向世人揭開了一個關乎14億人健康的重大命題:當一張床開始擁有 "數字大腦",當睡眠數據成為新的健康貨幣,中國正在引領一場改寫人類睡眠史的產業革新。
從“智能床”邁向“數字哨兵”:八年鑄就產業覺醒
“8年前我們推出全球首張智能床時,很多人問:床要智能干什么?”唐國海的開場白直擊產業痛點,當《GB/T 45231-2025 智能床》國家標準在8月1日即將生效時,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看似普通的標準背后,是中國企業對 "睡眠主權" 的一次逆襲。而今天,智能床已成為睡眠產業的“數字哨兵”它不僅是睡眠數據的采集終端,更是健康干預的第一現場。
唐國海認為,傳統睡眠產業尚處于 “賣硬件” 階段,而數字睡眠科技正在構建 “監測 - 分析 - 干預” 的完整閉環。他形象地表示:“我們要讓床成為人體的第二大腦,在失眠的‘戰場’—— 床上,運用數據的‘武器’喚醒用戶。
數字睡眠的“三體模型”:重新界定健康邊界
在這場峰會上,唐國海首次系統闡釋了數字睡眠生態的“三體模型”:
1.數字藥品:唐國海提出的“智能緩釋系統”,讓助眠成分可以像胰島素泵一樣,根據腦電波數據實時釋放。想象一下:當床墊監測到你進入焦慮期,藏在床架中的微泵會精準釋放,這種“場景化給藥”正在模糊藥品與器械的邊界。
2.數字療法:針對失眠的“認知行為療法(CBTI)”整合睡眠數據、環境參數(溫濕度、光線)以及用戶行為(睡前習慣),使智能床成為全天在線的睡眠教練。若系統發現用戶連續3天凌晨1點醒來,會自動開啟“白噪音 + 穴位按摩 + 呼吸引導”的綜合療法。
3.數字器械:“為什么不能讓腦電波聽話?”唐國海的反問直擊行業痛點。基于最新的經顱磁刺激(TMS)技術,這種“物理 + 數字”的雙重干預,讓“躺著治療”成為現實。
創新鏈的“化學反應”:從孤島走向協同發展
峰會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中國睡眠創新鏈”的正式啟動。這個由中國睡眠研究會、科研機構、高校、資本、產業鏈上下游共同組成的“創新星系”。過去五年,智能床企業深陷“參數內卷”,而新標準的實施意味著行業從“拼硬件”向“拼場景”轉變。正如中國睡眠研究會蔡暢總干事所言:“我們要鏈住的不是產品,而是用戶的整個睡眠生命周期。”
唐國海給出了破局之道:“過去我們賣的是產品,未來我們賣的是“晚安權”是“解決方案”。當智能床成為家庭健康中心,資本看到的將是萬億級的場景化服務市場。”如今,行業已形成共識:睡眠產業的最終競爭在于場景化療愈能力的競爭。從智能床到數字孿生,從單品創新到生態構建,我們正在書寫全球睡眠經濟的“東方范式”。正如唐國海在演講結尾所說:“我們并非在制造一張更智能的床,而是在構建一張守護全民新睡眠的數字網絡—— 讓大家都參與進來,人人關注睡眠健康,人人重視生活質量,人人善待自己,讓我們睡得更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