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6日,備受關注的天津勸業場大樓保護修繕工程正式啟動。眼下,工程進度如何?天津廣播記者日前實地探訪。
采訪中,項目負責人、天津津融投資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津融集團”)總經理助理孫慧強表示,目前相關拆除任務已接近尾聲,招商工作正同步推進。未來將通過文化賦能、空間重構和科技創新,將勸業場打造成“歷史與未來對話”的城市文化地標。
打造城市會客廳和“夜地標”
走進勸業場大樓,施工現場機器轟鳴與歷史回響交織。自去年10月,保護修繕工程啟動后,首要任務就是根據設計方案,對樓內進行拆除改造,剔除原有老舊裝飾,并移除機電設備設施,重新設計后,再進行改造更新。
在新廈樓頂,天津廣播(ID:audiotj)記者看到,原有屋面已經全部破拆完成。孫慧強說:“新廈建于1994年,使用超過30年,未來這片區域將安裝機電設施、消防水箱等設備,需要重新加固。”
拆除過程中,施工團隊采用“分層切割+機械清運”的精細化工藝,將樓頂60公分原屋面做法進行逐層拆除,利用機械化垃圾通道實現及時清運。
▲勸業場新廈樓頂
站在樓頂,孫慧強指著身邊的一片區域,這里是原有的玻璃采光頂,由52個小型“金字塔”組成。
“這是新廈中庭的采光頂,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將它拆除,新的鋼結構穹頂已經在深化設計和定制了,預計5月完成整體吊裝,技術難度很高,對施工方是一個挑戰。”
▲勸業場新廈中庭采光頂
在新廈內部,6樓將加裝新的鋼結構樓板,形成1樓到5樓、6樓到9樓的“高低區”分區業態布局。
“1-5層是新廈的低區,6-9層是新廈的高區。”孫慧強說,“未來,可以從老廈樓頂的‘天外天’,直接來到新廈高區。”
▲勸業場新廈內部
從新廈來到老廈樓頂,可以看到一片非常開闊平整的空間。
“這就是當年的‘天外天’!”孫慧強語氣中帶著些許興奮。1928年勸業場開張時,這里是消夏納涼的場所,也是露天電影、曲藝、戲曲的演出場地,名流薈萃,文化味兒十足。這也成為勸業場保護修繕工程中,重點復原的場景之一。
▲勸業場老廈原“天外天”空間
“時尚大牌發布會、T臺走秀等活動,都可以在這里舉辦。”孫慧強說,“新的‘天外天’一定是市民和游客最期待的地方,也將成為天津未來的會客廳和‘夜地標’。”
▲原天樂戲院
老廈內部,拆除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在6樓天樂戲院,拱頂的原有裝飾已經完成拆除。預計到3月底,老廈涉及的拆除工作將基本完成,準備對樓體進行整體加固。后期投入使用后,1樓到6樓的挑高達到40米左右,空間縱深感將更加明顯。
“這里承載著天津近百年的歷史文化。特別是4-6層的老‘八大天’空間,津融集團將對其進行文保專項設計,并報國家相關部門審批,這也是下一步的重點工作之一。”孫慧強說。
歷史、現代、未來如何交融?
去年10月,勸業場大樓保護修繕工程啟動儀式上,市國資委相關負責同志表示,要堅持“在傳承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理念,將勸業場定位為“新質文化商業示范場”。目前,招商工作按照“獨有、少有、特有”的原則,正在同步開展。
“我們已經與近600家品牌展開洽談,有合作意向的在3-4成。”孫慧強表示,預計4月將陸續啟動意向簽約。
根據方案,勸業場將打造三個空間:老廈代表歷史,新廈1-5層體現現代,6-9層展現未來。
▲勸業場老廈現存的彩色玻璃
這其中,老廈1-3樓會引入與百年勸業場風格相仿的品牌,3樓將特別設置“勸業甄選”,各類中華老字號產品將匯聚于此。
而在新廈,低區1-5樓在品牌招商上則聚焦潮流品類,高區6-9樓規劃設置餐飲、娛樂等業態。
“我們瞄準‘Z時代’,也就是通過潮流、夜經濟、沉浸式文化空間等創新業態,吸引年輕客群,實現傳統商業與現代消費相融合。”孫慧強說,“我們將從年輕一代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出發,引進年輕一代熱衷的新品牌、新業態,打造年輕一代喜聞樂見的演藝內容和文化體驗,創造年輕一代的城市認同感和情緒價值。”
采訪中,孫慧強描繪了這樣一幅場景:游客從濱江道、和平路交口的“大銅錢”走進老廈,是回到過去。通過連廊設計,可以從老廈的歷史中穿越至新廈的現代和未來,而從新廈6樓返回老廈屋頂的“天外天”時,又將再次穿梭回歷史長河中,形成時空閉環式體驗。
期待“雙廈聯動”全新亮相
盡管工程進展順利,但挑戰依然嚴峻。
勸業場是我國商業建筑中,單體面積最大的國保級文物。因此在保護修繕過程中,很多事情不是做選擇題,而是“既要又要”。
“消防與文保的有機結合、施工與運營的有效銜接、歷史風貌與現代需求的激烈碰撞,是項目團隊每天面臨的課題。”孫慧強坦言,“為此,我們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
2023年10月,津融集團啟動勸業場修繕的準備工作,直到去年10月,保護修繕工程才正式啟動。一年間,工作紛繁復雜,其中最重要一項,就是反復修改制定文保與運營方案。
10月31日,集團海納百川、博采眾長,在全球范圍內遴選勸業場改造方案。
2024年5月19日,500多頁的《天津勸業場大樓修繕保護方案》編制完成。10月12日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批,創造了天津國保級文物審批的“津融速度”。
“負責審批的專家非常忙,我們就靈活應變,緊跟專家工作步伐,隨時待命,抓住專家工作間隙,請人家審閱、提修改意見,就是為了早一天通過。”孫慧強回憶,“當得到方案通過的通知時,激動得眼淚差點掉下來!”
隨著施工啟動,孫慧強并沒有輕松下來,反而更加忙碌,團隊幾乎是7×24小時的工作。他在辦公室擺了張床,如果加班太晚,就直接睡在現場。
自從外圍架起藍色擋板的那天起,勸業場的改造牽動著很多市民的心。孫慧強有時站在樓頂監督施工情況時,經常能看到樓下有市民拿起手機,與這座97歲的老建筑合影。
“這里寄托了至少三代天津人的記憶,因此我們從接到這個任務開始,就是滿懷敬畏、小心翼翼。”他感慨地說,“同時,我們也一直在奔跑,不斷地努力。”
目前,津融集團正攜手施工牽頭方中建三局,加快修繕腳步,希望更早一天以“雙廈聯動”的方式,實現勸業場全新亮相。
“這座百年建筑的重生,不僅是一次物理空間的改造,更是對城市文化基因的激活。津融集團通過‘保護性開發’的模式,將歷史建筑轉化為可持續發展的文化資產,為城市更新提供了‘天津樣本’。我們相信,隨著勸業場重煥光彩,它將繼續書寫屬于天津的商業傳奇,成為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文化橋梁。”孫慧強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