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柯橋綜合實力再進一位,列全國‘十強區’第八位。”昨日,在紹興市柯橋區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柯橋區代區長景堯作政府工作報告時,用“實干爭先、再創佳績”給過去一年畫上句點,同時全方位闡釋了城市發展的活力與信心。
2025年,紹興將打造“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的共富示范市”列為核心任務。志在“扛起大區擔當”的柯橋,正在接續奮進、砥礪前行,開創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實現更高質量的“產業升級”
2024年,柯橋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52.3億元,增長7.1%。這份“成績單”既是縱向層面對自身的超越,在橫向層面也是紹興全市范圍內的新高。
產業維度上,柯橋紡織業的“豐厚家底”不僅是中堅力量,更期待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變量。就在去年,柯橋印染產業實現數字化改造全覆蓋,《紡織品碳足跡評價技術規范》國家標準獲批立項,環杭州灣現代紡織服裝集群成功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如今,柯橋不僅要依托已有的工業基礎實現厚積薄發,更要通過優化產業引擎的“成色”來賦能城市進階。今年2月,全省2025年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舉行,主會場就設在柯橋。翻開紹興一季度集中開工的重大項目清單,柯橋區在總投資額上領跑紹興全市。其中,浙江星柯先進光電顯示產業二期項目以190億元的總投資、24億元的年度投資引發關注,彰顯當地高質量發展的后勁。
新興產業的發展,也日益與傳統產業顯現協同效應。拿最經典的黃酒產業來說,本地酒企已經開始“數智釀酒”,實現了產量提升、成本下降。再譬如,數字化、智能化正在悄然重塑柯橋紡織的傳統生態,AI已成為柯橋紡織人口中的熱詞,既提高了生產效率,又保障了產品質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現代產業育新行動中,柯橋正蓄勢搶占下一代光芯片、新型顯示產研制高點,引聚做強“萬畝千億”杭紹光電谷;依托海峽兩岸(紹興)數字產業臨空經濟園,搶先布局人工智能、機器人、新能源等未來產業,力爭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55%以上。
邁向更高效率的“與杭同城”
區域抱團形成更高質量的一體化,循環暢通的綜合交通新格局是關鍵。今年的柯橋政府工作報告,用一句“更高效率‘與杭同城’”,讓杭紹間的雙城聯動更富想象力。
在紹興群賢路西延一期工程Ⅱ標段,身披紅色綢緞的“臨空號”盾構機成功始發,拉開了紹興市首條超大直徑盾構隧道的建設序幕。作為紹興“三區融合第一路”,群賢路西延工程建成后,杭紹互通時間將縮減至30分鐘。據悉,該工程計劃于2027年建成通車。
記者還了解到,杭州中環柯橋段高架橋錢陶公路段目前已基本具備通車條件。該路段主線里程3.2公里,錢清顧家蕩互通已經開放。此外,柯橋北環快速通道、鐵路杭州蕭山機場站樞紐及接線工程、柯橋至諸暨高速公路柯橋段等重點交通項目陸續刷新“進度條”。綜合交通建設的一輪輪熱潮,讓柯橋的區位優勢加快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勝勢。
杭州中環柯橋段高架橋錢陶公路段(通訊員 楊洋 攝)
接下來,柯橋“樞紐”地位何以提升?答案唯有聚焦“樞紐”。眼下,位于柯橋的杭紹臨空示范區公鐵水空國際樞紐中心項目建設現場,先行區塊施工正酣。作為浙江省唯一的“公、鐵、水、空四位一體”多式聯運示范性綜合項目,該項目計劃建設水運碼頭、公鐵聯運貨場、保稅物流中心等,建成后將有力提升紹興的國際門戶樞紐地位,為先進制造業集聚提供硬核支撐。
與此同時,柯橋在年初啟動國際人才公園項目設計,規劃總面積約26平方公里;通用機場及低空經濟產業園,正在深化機場選址報告編制和飛行程序設計……三大百億基礎設施項目火熱推進,呼應著柯橋全區推進“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的決心與擔當。
來源:杭州日報
編輯:石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