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圣”杜甫是入選《唐詩三百首》詩篇數量最多的詩人,是中小學課本中的常客,他流傳下來的詩有1200多首,其中不乏流傳千古的名篇。
杜甫還有一些詩沒有入選課本,知名度并不高,但水平很高,有入選教科書的實力,很有必要在這里分享給朋友們欣賞,比如本文中的這7首詩。
第1首 唐朝杜甫的《禹廟》
禹廟空山里,秋風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畫龍蛇。
云氣噓青壁,江聲走白沙。
早知乘四載,疏鑿控三巴。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秋天,杜甫攜家出蜀東下,途經忠州,暫寓佛寺,他特意前去參謁了當地的大禹廟,有感而寫此詩抒懷。
這首詩詠史懷古,用語凝練,意境深邃,情感波瀾起伏,筆觸沉郁有力,寫作章法嚴謹,整體氣象宏麗,通過遠望近觀的視角轉換,采用虛實結合、擬人等手法,創造了情景交融、韻味悠長的藝術效果,增強了詩意。
第2首 唐朝杜甫的《白帝城最高樓》
城尖徑昃旌旆愁,獨立縹緲之飛樓。
峽坼云霾龍虎臥,江清日抱黿鼉游。
扶桑西枝對斷石,弱水東影隨長流。
杖藜嘆世者誰子,泣血迸空回白頭。
唐代宗大歷元年春末夏初,杜甫從云安遷居夔州,開始了寄寓夔州的生活,進入了他寫詩的高峰期。杜甫初到夔州,登白帝城最高樓眺望,感慨無限,寫了這首詩。
作者登高望遠,感慨人生易老,萬事成空,滿紙悲涼,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第3首 唐朝杜甫的《宿江邊閣》
暝色延山徑,高齋次水門。
薄云巖際宿,孤月浪中翻。
鸛鶴追飛靜,豺狼得食喧。
不眠憂戰伐,無力正乾坤。
大歷元年(766)春,杜甫由云安到夔州,暫居江邊閣,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閣,這首詩就寫于杜甫暫居江邊閣時。
此詩寫作者夜宿西閣的所見所聞所感,句句對仗,筆力雄健,毫無刻意雕琢痕跡,融情于景,情景并茂,抒發了作者關心時事,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第4首 唐朝杜甫的《白帝》
白帝城中云出門, 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峽雷霆斗, 古木蒼藤日月昏。
戎馬不如歸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婦誅求盡, 慟哭秋原何處村?
這首詩作于唐代宗大歷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時。當時西川軍閥混戰,烽煙不斷,吐蕃也不斷入侵蜀地,杜甫親眼目睹連年混戰,戰爭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他內心充滿了憂愁,登白帝城樓,觸景生情而寫此詩。
此詩以云雨起興,描寫雨中白帝內外、高山江水的景象,暗寫時代的動亂,借蕭條的原野和遭到洗劫的荒村,反映了橫征暴斂、兵連禍結的戰亂時代人民的痛苦生活,詩句間充滿著郁憤不平之氣,蘊含作者憂國憂民之心。
第5首 唐朝杜甫的《九日》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竹葉于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
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
這首詩寫于大歷二年(767)重陽節,當時杜甫在夔州登高望遠,抒發客居夔州的感慨。
作者抱病登臺,黑猿哀啼,白雁南來,引出他思念故鄉,憶想弟妹的情懷,進而表現遭逢戰亂,衰老催人的感傷,作者不僅是在思親,更是在傷時。
全詩用語自然,蒼勁有力,既有氣勢,更見性情,感情豐富,蒼涼悲壯。
第6首 唐朝杜甫的《南征》
春岸桃花水,云帆楓樹林。
偷生長避地,適遠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
這首詩寫于唐代宗大歷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陽去往長沙的途中。
這首詩情景交融,既是杜甫晚年悲苦生活和憂國憂民思想的體現,又是詩人一生思想及悲劇命運的總結,用情深刻悲痛,富有藝術感染力。
第7首 唐朝杜甫的《發潭州》
夜醉長沙酒,曉行湘水春。
岸花飛送客,檣燕語留人。
賈傅才未有,褚公書絕倫。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傷神。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年)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峽,準備歸鄉洛陽,結果因戰亂而作罷,只得以舟為家,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帶,這首詩寫于作者離開潭州坐船赴衡州時。
此詩蘊含作者奔波無定、生計日窘的悲辛,詩人登舟而行,百感交集,浮想聯翩,借此抒發淪落他鄉、抱負不能施展的情懷,真切感人,令人唏噓不已。
杜甫知名度不高但很精彩的7首詩分享完了,這些詩都有入選教科書的實力,很值得分享給朋友們欣賞,值得我們細細品讀和回味。
朋友們,本文中杜甫的這7首詩你曾經讀過幾首?最欣賞其中的哪首?歡迎分享高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