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春天硬是泡在紅油缽缽頭的,街沿邊邊飄起冒菜香氣的時節又到了。
要說資格老成都的冒菜江湖,繞不開那些藏到卡卡角角的老字號。今天要分享的這家店,硬是在老小區里“藏”了很多年,一直被當地吃貨強烈推薦……
從一條老街拐進巷子,樹蔭底下支棱著幾棟紅磚樓。老式鐵欄桿門上還貼著一張告示:原建設路**冒菜僅此一家,由于被人惡意搶注商標,現更名為鄢**冒菜,謝謝大家的一直的支持和厚愛!
斑駁的墻面上,"鄢**冒菜"五個褪色紅字在雨棚底下很顯眼……
店堂是典型的老居民樓底改鋪面,店門口擠得下腳都要側起走。
"遭搶注商標那年,硬是氣到三天沒開火。"老板邊舀紅油邊擺古。原先的"**冒菜"招牌在建設路一帶響當當,結果被外人搶先注冊,逼得老板連夜把用了多年的招牌拆下來。
要說鎮店之寶,當屬那缽“獨家秘方”紅油。最絕的是煉油時偷偷撒把冰糖,這才成就了"辣得鉆心又回甜"的獨門口味。老熟客端起碗要先嗦口湯:"就是這個味!"
牛肉是每天五更天去現拉的黃牛肉,切得飛薄。
碼料時要用啤酒代替料酒,撒把漢源青花椒現舂的粉粉。下鍋燙個七上八下,撈起來還在打閃閃。筷子尖輕輕一挑,肉片裹著紅油在舌尖打滑,嫩氣里帶著椒麻香,硬是要把舌頭鮮掉。
千層肚倒是老成都傳統做法,堿發得剛剛好,既脆生又不失韌勁。可惜現在物價飛漲,一碗里頭數得清片數。老食客邊吃邊嘆氣:"以前是千層肚里找豆芽,現在是豆芽堆里翻千層肚。"不過那股子牛油香混著蒜泥的霸道,倒還是記憶中的味道。
嬢嬢些的"佛系"服務也算一絕。
加飯要自己端碗去電飯煲跟前舀,催菜可能會遭白眼:"慌啥子慌,火候不夠你負責?"但要是看到熟客帶娃兒來,一張臉也是笑得稀爛:"里面坐嘛……"
價格倒是幾十年如一日地親民。最貼心的是素菜可以點拼盤,10元一盤,獨食客也能吃到五六種菜。不過要小心紅油后勁,吃到后頭還是有點點辣哦……
暮色爬上門楣時,店門口又開始排輪子。
改名,不改味道,感興趣的朋友還是值得去告一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