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綺蝶
本周,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了第二次通話,就俄烏停火條件展開討論。不過,除了同意能源基礎設施30天停火,此次通話達成的實質性成果較少。烏克蘭和歐洲盟友反映冷淡,俄烏停火進程前景仍不明朗。美俄、美烏計劃在下周一繼續在沙特舉行對話。另外,特朗普本周下令對胡賽武裝持續進行大規模空襲,并加大對伊朗石油貿易的經濟制裁,施壓伊朗回到談判桌上。與此同時,美國對胡賽武裝的打擊表達了對以色列的支持,后者在本周重新啟動對加沙的軍事行動,中東地區沖突局勢逐漸升溫。
特朗普本周再次提到和中國舉辦領導人峰會的可能性,稱美國正在為兩國領導人峰會做準備。但是,中國外交部一直沒有提供這方面的信息。白宮發言人對此類提問也不予置評。
特朗普2.0版首次軍事行動,打擊胡賽武裝并施壓伊朗
特朗普針對胡塞武裝的軍事行動,旨在重挫胡塞武裝的軍事能力,力圖徹底削弱其在紅海發起攻擊的能力。但特朗普此舉更大的目標依然是伊朗。特朗普17日宣稱,“胡塞武裝的每一次射擊都將被視為是伊朗所為”,對伊朗發出強硬警告。與此同時,美國國務院和財政部宣布了更多針對伊朗石油貿易的制裁,包括中國山東省一家煉油廠和廣東省一家石油碼頭公司。在外交層面上,美媒披露特朗普近日給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送去一封信,敦促伊方就放棄開發核武器計劃與美國進行談判,并限期兩個月。
針對特朗普的這一系列行動,可以從軍事安全、中東外交和經貿利益三個角度進行觀察。
▲ 白宮發布特朗普遠程觀看美軍對胡塞武裝采取行動的照片。
首先,特朗普對胡塞武裝的大規模打擊行動,無疑是在高調展現其軍事實力地位和自信。在右翼勢力看來,拜登執政時對其發動的空襲大多收效甚微。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分析師表示,盡管美國已經對胡塞武裝目標展開打擊超過一年,但這次新一輪行動的范圍和規模,尤其是針對胡塞高級領導人的打擊,標志著沖突的重大升級。
其次,特朗普此舉也是在間接支持以色列的加沙軍事行動,加強后者在中東的戰略地位。在特朗普發動對胡賽武裝的大規模空襲后,以軍18日對加沙地帶發動大規模空襲,恢復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白宮隨后也表態稱,“完全支持”以色列的這一決定。
最后,特朗普在極限施壓的同時,又對伊朗傳遞談判信號,意圖達成新的伊核協議。從更廣范圍來看,特朗普有意推動和平進程,達成新版“亞伯拉罕協議”。但這一談判策略的效果還未見效。《國會山報》寫到,特朗普自詡為“談判大師”,但他至今未能展現出一套清晰、一致的對伊戰略。如果他的目標是阻止伊朗推進核計劃,那么他目前的政策實際上起到了反效果。通過實施更嚴厲的制裁,特朗普反而強化了伊朗內部的強硬派,他們認為與美國接觸毫無意義。
美俄領導人通話2小時,美俄、美歐分歧仍然很大
3月18日,特朗普與普京舉行了兩個小時的通話,就美烏上周提出的30天臨時停火提議展開討論。根據美俄雙方聲明,兩人達成了能源基礎設施停火30天、俄烏換俘、就實施黑海海上停火、全面停火和永久和平進行技術談判等共識。此外,雙方同意在美國和俄羅斯組織兩國冰球運動員比賽,被外界稱為美俄“冰球外交”的開啟。
除了上述內容外,美俄雙方發表的通話聲明內容差異較大,體現了雙方仍在許多問題上存在分歧。比如,美方聲明稱停火包括能源設施和基礎設施,而俄方聲明僅提及能源基礎設施;美方聲明提到雙方認為伊朗“永遠不應該有能力”摧毀以色列,俄方聲明并未提及;俄方聲明提到“全面停止向烏克蘭提供外國軍事援助和情報,必須成為防止沖突升級和推進政治外交解決的關鍵前提”,而美方聲明并未提及。《紐約時報》評論認為,特普通話結果顯然未達到特朗普對這次對俄接觸所抱的期望。盡管特朗普在公開場合依舊充滿信心,甚至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感嘆號不斷的積極表態,但雙方既未敲定兩國元首會面的日期,也未就結束戰爭達成任何共同原則聲明。
▲美俄通話后,澤連斯基與特朗普通話同步進展。
法德等歐洲盟友和烏克蘭對此次通話持懷疑態度,認為普京缺乏誠意,根本沒有表現出對話的意愿。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立場甚至更加強硬,公開提出被俄羅斯占領的領土是烏克蘭的“紅線”。此外,特朗普在與普京通話后,向澤連斯基提出烏克蘭電力設施及核電站等歸美國所有,但被澤連斯基公開拒絕。澤連斯基的上述反應與歐洲的支持息息相關,英媒報道稱,英國、法國、德國以及北歐國家正制定5至10年內取代美國在北約地位的計劃。
這凸顯了美歐在烏克蘭問題和歐洲安全問題上不斷拉大的裂痕。本周文章指出,特朗普希望與俄羅斯改善關系,同時竭力打壓歐洲,這種策略在特朗普看來很合理,但能走多遠值得懷疑。特朗普不讓歐盟參與談判,但如果歐盟不解除對俄羅斯的大量制裁,美俄關系也很難好起來,美歐企業也不可能重返俄羅斯。美俄之間的不信任由來已久,不是能輕易化解的。
華盛頓的“中美峰會”傳言
近來,美國媒體頻繁報道中美領導人舉行峰會的可能性。美東時間3月17日,特朗普訪問位于華盛頓的約翰·F·肯尼迪表演藝術中心時向媒體提到,中國領導人將在不久的將來訪美。根據中國外交部公布的消息,北京時間3月1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回答路透社記者此類提問時表示,中方沒有可以發布的信息。白宮發言人在記者會上也沒有確認此類信息。《紐約時報》分析稱,特朗普有意通過與中國領導人面對面對話,重新定義美中關系框架。然而,中方的回應表明其對特朗普意圖持審慎態度。
▲2025年3月21日,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會見美國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戴安斯,雙方就中美關系和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意見。
不過,毛寧在3月21日的記者會上對美國蒙大拿州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戴安斯(Steve Daines)即將訪華表示歡迎。有媒體稱,戴安斯曾被指定為特朗普特使和中方溝通高層會晤適宜,但戴安斯辦公室否認了這一消息。據了解,特朗普提名的駐華大使柏杜尚未獲得參議院批準,美國國務院外交官武安妮(Anny Vu)暫代駐華大使館業務。
柏杜遲遲未獲批準,也體現了中美關系的復雜性。特朗普2.0政府內部在對華政策上存在分歧:鷹派主張全面對抗,而務實派則希望通過談判緩解緊張局勢。迄今為止,特朗普的對華政策聚焦經濟層面,包括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加征20%的關稅。中國予以反制的同時,也希望阻止貿易戰進一步升級,觀察特朗普究竟想要什么,尤其在4月特朗普加征全球對等關稅之際。
本周其他原創文章
其他
3月19日,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接受電臺主持人休伊特(Hugh Hewitt)采訪時表示,“中國已經是一個富有而強大的國家,也將繼續是這樣。我們必須與他們接觸,這是負責任的做法。但我們也不希望生活在一個關鍵需求都依賴中國的世界里。”
3月18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特朗普政府或計劃將出口管制納入貿易協定,阻止中國獲得美國芯片。盧特尼克還表示,他相信DeepSeek“不當使用”了美國芯片。
3月18日,特朗普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表示,中美之間有雙邊對話,中國想與美國建立良好關系,美國也同樣希望如此。同時,特朗普提到中美在貿易上的“巨大失衡”,美國必須采取措施解決赤字問題。
3月18日,特朗普在與普京通話后,接受了福克斯新聞采訪,并談及中美俄關系。他表示,不能讓中俄走得太近,美國將同時與中俄保持良好關系
3月17日,路透社援引看到的一封郵件報道稱,美國商務部各部門最近幾周通知工作人員,DeepSeek被禁止在其政府設備上使用。郵件寫到,“為幫助保障商務部信息系統的安全,禁止在所有政府配發設備(GFE)上廣泛使用新的中國人工智能產品DeepSeek。”
高端訪談
更多訪談
基金會動態
更多動態
中美聚焦網|中美交流基金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