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核電那些事”→點擊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就能快速找到我啦。請一定要給我一個星標!
3月23日19時16分,秦山核電秦二廠2號機組成功并網,秦二廠首個實施常規島功率提升特大改造,電功率由670兆瓦提升至703兆瓦,相當于每小時多發電3.3萬度。
這次技改,“物理增量”將變成“真金白銀”
眼前賬
發電量→利潤,我們算下這道簡單直接的數學題
秦山二期1、2號機組的上網電價調整為0.3998元/千瓦時
2023年全國核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為7661小時,機組平均能力因子91.25%。其中,秦山核電基地9臺機組以96.8%的能力因子位列全球同類基地第一,所以上網小時數只高不低,但是保守測算按照7500小時。
增量發電:33MW×7500小時=24.75億度
收入增量:24.75億度×0.3998元/度≈9.93億元≈10億元
證券賬
年報里的“隱形蛋糕”
查詢中國核電2023年年報(601985.SH):2023年歸母凈利潤106.24億元,營業收入為749.57億元。
而這次改造后,多發的電變成每年10億元的“現金紅包”,經營性現金流顯著增加,手頭更寬裕。
而從估值邏輯上看,中國核電也極有可能從“傳統能源”變成“技術增值股”,PE估值顯著上浮。
未來賬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存量機組改造的“財富密碼”
國內現役百萬千瓦機組40臺,行業潛在市場和創造的潛在收益很有想象空間。
這就像“給40棟老樓加裝電梯”,最重要的是每棟都愿意買單,一方面電梯制造商賺了,一方面房屋增值了。
秦山二期這次的33兆瓦改造,本質是一場“低成本技術突圍”。
用最小代價驗證核電商業模式的彈性。對上市公司而言,它不僅是利潤的“渦輪增壓器”,更是估值的“催化劑”。
真正的護城河,不是規模,而是持續創新的能力。
為曾經戰斗過的地方點贊,為老東家點贊。
這酒也是核技術哦
以后買輻照酒,找核趣就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