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F-35的“后門開關”傳聞屢次浮現
飛行中的英國空軍F-35戰斗機(圖片來源:英國國防部)
2025年3月8日,德國大眾報紙《圖片報》報道稱,德國計劃引進的F-35戰斗機可能配備了由美國控制的“(Kill Switch)后門開關”,可在美國判斷下使其功能失效。這一報道迅速在歐洲防務界引發軒然大波,甚至動搖了依賴美國軍事技術的同盟國之間的關系。然而,這種擔憂是否真的存在呢?
從結論來看,這樣的功能并不存在!那么,歐洲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疑慮呢?
在《圖片報》報道之前,圍繞F-35的“后門開關”傳聞已多次出現。特別是在瑞士選擇F-35作為下一代戰斗機時,部分相關人士曾表示擔憂:“美國是否會故意限制飛機性能?”然而,瑞士政府正式否認了這一問題,并明確表示不存在此類功能。
這一疑慮再次燃起的背景是烏克蘭戰爭以及美歐關系的變化。尤其是2025年3月,特朗普總統暫停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導致烏克蘭空軍的F-16運作可能陷入困境。面對這一局面,歐洲各國開始懷疑:“美國是否會根據政治判斷限制戰斗機的運作?”
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F-35配備了物理上的“后門開關”。但F-35確實裝備了基于高度網絡化的戰斗系統,這一點成為了疑慮的根源。
歐洲重新審視網絡依賴型軍事技術的脆弱性
F-35戰斗機雖然沒有“后門開關”,但其后勤系統已網絡化,可能實現類似功能(圖片來源:美國空軍)
F-35通過網絡化的后勤支援系統進行管理,其運作數據始終與美國系統保持同步。這使得飛機狀態、后勤支援和維修信息得以共享,從而實現高效運作。然而,如果美國將某個國家的F-35從這一網絡中切斷,其運作可能會受到嚴重影響。
例如,如果無法獲得必要的軟件更新或維修數據,F-35可能會在短期內陷入功能失調。這雖然不是物理上的“后門開關”,但結果可能產生類似的影響。
不過,這并非F-35獨有的問題,而是現代所有先進武器系統的共同挑戰。無論是戰斗機、導彈防御系統、網絡戰能力還是電子戰系統,所有軍事技術都依賴于網絡化運作。因此,將“后門開關”問題視為F-35特有的風險是不合理的。
關于F-35配備“后門開關”的傳聞,或許是源于技術及軍事上的誤解,以及歐洲國家將美國暫停對烏克蘭軍事援助視為“對歐洲的背叛”而產生的“幻覺”。
未來,歐洲各國可能需要通過構建替代系統或加強自主戰斗機開發,來最小化過度依賴美國的風險。F-35的“后門開關”傳聞不應僅僅被視為陰謀論,而應成為各國重新審視“網絡依賴型軍事技術脆弱性”的契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