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沖突持續膠著的背景下,一度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特朗普提出了能源領域的30天停火建議,烏克蘭與俄羅斯均對此表示了積極回應,外界普遍將其視為和平談判的曙光初現。然而,和平的希望似乎總是伴隨著不可預測的風云變幻,俄烏之間的緊張局勢在短暫的平靜后再次被掀起波瀾。
3月20日,路透社的一則報道震驚全球:烏克蘭無人機對俄羅斯恩格斯戰略轟炸機基地發起了突襲,導致該基地彈藥庫遭受重創,大量彈藥化為烏有,基地上空升騰起巨大的“蘑菇云”,成為俄烏沖突升級的新標志。烏克蘭武裝部隊隨后證實了這一行動,聲稱此次襲擊是由國家安全局主導,國防軍等多個部門協同參與,旨在削弱俄羅斯的戰略核威懾能力。
恩格斯空軍基地,作為俄羅斯的重要戰略支點,其地位不言而喻。該基地不僅駐扎著圖-160和圖-95等戰略轟炸機,更是俄羅斯空基戰略核力量的核心所在。因此,此次襲擊不僅是對俄羅斯軍事設施的打擊,更是對俄羅斯國家安全的直接挑戰,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廣泛關注和深切擔憂。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襲擊發生后,社交媒體上流傳出關于核泄漏的傳言。據稱,俄羅斯軍方在恩格斯市附近部署了大量核輻射檢測車,而當地的核輻射值也疑似超標,引發了“臟彈效應”的猜測。盡管俄羅斯方面對此保持沉默,但這一消息無疑加劇了全球對核風險的恐懼,使得俄烏沖突的復雜性進一步升級。
澤連斯基政府的這一舉動,無疑是在玩火。對一個國家的戰略空軍基地發起攻擊,無異于對其核威懾能力發起直接挑戰,這在核捆綁戰略的背景下,無疑可以被視為一種核突襲的預兆。因此,無論俄羅斯采取何種反擊行動,都似乎有了合理的依據和理由。
俄羅斯方面的反擊迅速而有力。當地時間3月23日,基輔等地發生多起爆炸事件,火勢熊熊,這些爆炸均被證實為俄軍無人機所為。此外,從3月22日夜間至23日凌晨,俄軍還通過無人機對烏克蘭多個州發動了襲擊,顯示出了其強大的反擊能力和決心。盡管與烏克蘭對恩格斯空軍基地的襲擊相比,俄軍的反擊顯得相對克制,但無疑已經對烏克蘭構成了實質性的威脅。
然而,烏克蘭此次襲擊的幕后黑手可能并不簡單。恩格斯空軍基地距離烏克蘭邊境至少600公里之遙,烏克蘭如何能夠讓小型無人機攜帶大量彈藥飛行如此遠距離并精準命中目標,這顯然超出了其現有的軍事能力和技術水平。因此,有分析認為,烏克蘭背后可能得到了英國或北約的支持。
路透社的報道似乎印證了這一猜測。據報道,此次空襲可能是由英國策劃,北約全程提供了衛星情報支持。烏克蘭通過北約提供的支持,將無人機偽造成民用低空飛行器,成功躲過了俄羅斯的防空雷達預警,最終實現了對戰略軍事設施的精準打擊。這一行動不僅展示了北約在軍事技術方面的優勢,也揭示了其在俄烏沖突中的微妙立場。
烏克蘭此次空襲的直接目的可能是為了摧毀俄羅斯的導彈。在此之前,一架伊爾-76運輸機剛剛抵達恩格斯軍事基地,運送了俄羅斯新型隱身巡航導彈X-101。這批導彈如果運用到俄烏戰場上,將對烏克蘭的防空系統構成嚴重威脅。因此,烏克蘭急于將這些導彈消滅在萌芽狀態。然而,這一行動不僅加劇了俄烏之間的緊張局勢,也引發了國際社會對核風險的深切擔憂。
英國和北約為烏克蘭提供技術支持和裝備支持的行為,無疑表明了歐洲在俄烏戰爭和平談判問題上的強硬立場。歐洲此舉可能是想要通過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和技術支持,換取在和平談判上的話語權,甚至成為繼美俄烏之后的第四方。而澤連斯基政府則試圖通過此次襲擊事件向美國證明其反擊能力,以爭取更多的支持和援助。
然而,在這場復雜的博弈中,美國的角色最為關鍵也最為復雜。如果美國默許或支持北約向烏克蘭提供技術支持和裝備支持,那么其推動俄烏戰爭和平解決的誠意就值得懷疑。一系列動作可能只是為烏克蘭爭取更多時間,以維持其在沖突中的有利地位。但要說美國對此完全不知情,又顯然不太可能。北約高度依賴于美國,美國在北約決策中擁有舉足輕重的話語權。因此,美國在烏克蘭襲擊俄羅斯戰略空軍基地的事件上至少保持了默許的態度。
這一系列的突變和挑戰使得俄烏戰爭和平談判的前景充滿了不確定性。俄羅斯如何判斷美國的真實意圖將直接影響到其后續的行動和決策。而烏克蘭方面則需要在保持反擊能力的同時,尋求和平解決沖突的途徑。國際社會也需要在維護地區穩定和防止核風險之間找到平衡點,為俄烏沖突的和平解決創造有利條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