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
2025年3月25日,我國“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啟動建設,這一被稱為“國之重器”的項目,將繪制人類細胞演化圖,并有望通過數字化技術構建一個會呼吸、能試毒試藥、可新陳代謝的“數字生理人”,為醫學研究、藥物開發及精準醫療帶來革命性突破。
什么是“數字生理人”?
“數字生理人”是一個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構建的虛擬人體模型。它通過模擬人體細胞的動態演化過程,精確還原從單個受精卵到40萬億細胞的發育、分化、衰老全生命周期,甚至能模擬器官功能、新陳代謝和疾病發生機制。
例如,當醫生需要測試某種新藥的安全性時,無需依賴動物實驗,而是直接在“數字生理人”中觀察藥物代謝路徑和潛在副作用,從而大幅縮短研發周期并降低成本。
三大應用場景:醫療、藥物與預防
- 藥物研發革命:傳統新藥研發平均耗時10年、成本高達26億美元,但成功率不足10%,部分原因在于動物模型與人體反應的差異。而“數字生理人”可模擬藥物在人體內的代謝過程,預測試驗結果,將研發效率提升數倍。
- 個性化治療:醫生可根據患者的細胞數據生成專屬“數字患者”,預演手術方案或藥物治療效果,實現“量體裁衣”式的精準醫療。
- 疾病預防與衰老研究:通過分析細胞動態變化,科學家能更早發現癌癥、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潛在風險,并探索延緩衰老的干預手段。
未來影響:從實驗室到全民健康
“數字生理人”不僅是一項技術突破,更標志著我國在生命科學領域躋身國際前沿。其潛在價值包括:
- 減少倫理爭議:降低對動物和人體試驗的依賴,提升醫療安全性;
- 推動醫療普惠:通過低成本、高效率的數字化預演,讓精準醫療惠及更多患者;
- 解鎖生命密碼:為理解人類發育、疾病機制及衰老過程提供全新視角。
這一設施有望成為“生命科學領域的ChatGPT”,引領新一輪科技變革。目前,項目已進入建設階段,預計4.5年后投入使用。
未來,“數字生理人”或將成為每個醫生和科研工作者的“智能助手”,重新定義人類健康的邊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