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為Pura70系列手機最近被曝“激活量超過1100萬部”,這本該是國產高端手機揚眉吐氣的大新聞,但奇怪的是評論區卻炸出了一片質疑聲。那么這究竟是怎么會是呢?我們簡單的分析一下。
一、1100萬激活量的“羅生門”:數據越漂亮,質疑聲越大
3月下旬,數碼圈知名博主“數碼閑聊站”爆料稱,華為Pura70系列激活量已突破1100萬部。如果數據屬實,這意味著Pura70系列成了2024年國產高端手機的最大爆款——要知道,蘋果iPhone 16系列發布后在我國也就賣出1300萬部。但奇怪的是,這條消息不僅沒給華為帶來喝彩,反而招來一片噓聲。
打開評論區,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評價。有人嘲諷“標點符號都不信”,有人吐槽華為“吹牛”,甚至有人調侃:“其他人怎么不買?”一邊是亮眼的銷售數據,一邊是網友的集體不買賬,這種割裂現象背后,藏著華為手機業務最真實的困境。
更刺激網友神經的,是華為的“前科”。華為三折疊屏手機開啟預售時,官方高調宣布“預約量突破600萬”,但最終市場調研機構數據顯示,其實際銷量遠遠沒有達到這個數字,甚至有網友猜測這款三折疊屏手機只有幾萬部。這種預約量與銷量的落差,讓網友對華為的數據產生了本能的不信任。
二、信任危機:從“折疊屏神話”到“數據泡沫”
華為Pura70系列遭遇的質疑,本質上是用戶對品牌信任度的一次集中反噬。
過去幾年,華為在高端市場的打法越來越“激進”。比如折疊屏手機,余承東經常用布“全球首款”“突破性創新”,但動輒上萬元的定價與實用性不足的體驗形成巨大落差。以華為三折疊屏手機為例,盡管預約量驚人,但短視頻平臺上有真實用戶反饋卻是“折痕較為明顯”“續航不行”。更尷尬的是,這款手機發售不到兩個月,二手市場價格直接大幅度下降,這種保值率也讓人很意外。
更深層的原因是,華為正在從“技術信仰”向“營銷驅動”滑坡。余承東當年靠“麒麟芯片”“鴻蒙系統”建立起的“硬核理工男”人設,如今被“碰瓷蘋果”“不要嘲笑他”等爭議操作稀釋。當技術突破跟不上營銷話術時,用戶自然會用腳投票。
三、Pura X的爭議也影響到Pura70
更讓用戶不滿的是,余承東剛在Pura X系列發布會前夕喊出“人人都買得起的手機”,但Pura X的起售價卻高達7499元。這種“前腳收割性價比用戶,后腳猛割高端韭菜”的撕裂操作,直接把網友情緒點燃。
事實上,華為的定價策略正在陷入兩難:既要靠高端機型維持利潤率,又要用中低端機型保住市場份額。但這種“既要又要”的貪心,最終演變成了用戶眼中的“吃相難看”。
四、寫在最后
Pura70系列激活量的爭議,暴露了華為手機業務的三大頑疾:?技術迭代放緩、營銷過度承諾、價格體系混亂?。要打破這種困局,華為或許需要做兩件事:
?把牛吹小一點,把事做實一點?:少一些“遙遙領先”的口號,多一些“肉眼可見”的創新。
?尊重市場規律?:國產手機賣到萬元價位不是罪,但必須給出匹配的價值。蘋果敢賣9999元,是因為iOS生態+A芯片的獨家優勢;華為要想站穩高端,芯片性能必須足夠強,生態要獨立自主,不能站在別人的肩膀上。
華為曾經是中國人心中“爭氣機”的代名詞,但如今,這份信任正在被透支。Pura70系列1100萬激活量爭議,與其說是數據真假的辯論,不如看作用戶對華為營銷的不滿。余承東應該要回歸技術本身的宣傳,而不是遙遙領先的吶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