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超重和肥胖已成為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據國際頂刊Lancet最新研究顯示,2021 年,在≥25 歲的成年人當中,全球超重 / 肥胖人數約達 21.1 億,預計到2050年,全球超重 / 肥胖人數將增至 38.0 億。肥胖不僅僅導致“游泳圈”或“啤酒肚”,還會顯著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甚至癌癥風險。
超重和肥胖的主要目標在于減少蓄積在體內過多的脂肪,降低肥胖癥相關疾病的發生風險,緩解或改善已合并的肥胖癥相關疾病和精神心理異常。所有超重和肥胖者都需要進行生活方式干預,無論是否接受了藥物或手術治療。
為了踐行“管住嘴,邁開腿“,科學界已有眾多減肥秘籍,例如,間歇性飲食,熱量限制飲食,地中海飲食,生酮飲食等等。熱量限制飲食雖然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減肥手段,但由于難以長期堅持,許多人往往會選擇放棄,從而導致體重反彈。因此,一種新的熱量限制飲食模式——間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IF)開始受到關注,尤其是其中的限時進食(time-restricted eating,TRE)模式,近年來更是備受青睞。
2025年1月7日,《自然·醫學》發表了一項重要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揭示了限時進食在減重和改善心血管健康方面的潛力。這項研究探索了三種不同的限時進食策略:早限時進食(早上9點到下午5點進食)、晚限時進食(下午2點到晚上10點進食)以及自選限時進食(大部分中午12點到晚上8點之間進食),并將其與常規護理(包括地中海飲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營養教育計劃)進行了為期12周的對比研究。
結果顯示,共納入 197 名 30-60 歲的參與者隨機分配到早限時進食組(n=49),晚限時進食組(n=51)以及自選限時進食組(n=47),常規護理組的進食窗口期至少為 12 個小時。盡管限時進食在減少內臟脂肪方面并未比單純的營養教育計劃產生額外益處,但早限時進食組的腹部皮下脂肪減少程度更大,顯著高于其他限時進食組,并且顯著改善了空腹血糖水平和夜間血糖水平。這表明,早限時進食模式可能在優化血糖調節方面尤為有效,有助于預防糖尿病和改善代謝健康。
不同限時進食組的內臟脂肪、體重及身體成分的變化
此外,這項研究還強調了限時進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所有三種限時進食組的參與者依從率都很高,且未發現嚴重不良事件。這表明限時進食,尤其是下午5點后不再進食的模式,是超重或肥胖人群管理體重和改善心血管健康的一種安全且有前景的策略。
不同限時進食組血糖水平
總之,本研究研究結果為超重和肥胖人群提供了一種新的、相對容易堅持的飲食管理方法,也為未來相關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參考資料:
[1]Dote-Montero, M., Clavero-Jimeno, A., Merchán-Ramírez, E. et al. Effects of early, late and self-selected time-restricted eating on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and cardiometabolic health in participan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Nat Med 31, 524–533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4-03375-y
來源 | 梅斯內分泌新前沿
撰文 | 梅斯醫學
編輯 | 木白
版權說明:梅斯醫學(MedSci)是國內領先的醫學科研與學術服務平臺,致力于醫療質量的改進,為臨床實踐提供智慧、精準的決策支持,讓醫生與患者受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