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則重磅消息讓全行業為之矚目。
3月25日,新加坡副總理王瑞杰Heng Swee Keat帶隊來訪百度Apollo park,與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會談,并在北京繁忙時段的公開道路試乘蘿卜快跑六代車,點贊安全、舒適體驗并歡迎“來新加坡”。
無獨有偶,一個多月前的2月11日,李彥宏出席了在迪拜舉辦的World GovernmentsSummit 2025峰會,并與阿聯酋AI部長奧馬爾·蘇丹·奧拉馬(Omar Sultan AI Olama)進行對談,部長在對談中明確表示,“期待在明年的大會上,所有車隊都是由蘿卜快跑支持的無人駕駛”。次日,迪拜王儲Hamdan bin Mohammed與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迪拜會面交流。足以見得,蘿卜快跑的安全性已經深受一眾國家領導人的信任。
按國際慣例,一般來說政要是輕易不到訪外國企業的。絕大多數情況下,此舉都是重要合作洽談,極具象征意義。這不禁讓人浮想聯翩。業界普遍認為,蘿卜快跑或將大規模出海,下一站極有可能便是新加坡。
不算巧合的是,3 月 18日,特斯拉正式獲得美國加州公共事業委員會(CPUC)頒發的運輸包車運營許可證(TCP),這意味著其 Robotaxi 商業化進程邁出了關鍵一步。盡管,該許可僅允許特斯拉在預先安排的行程中運送員工,尚未開放公眾付費服務,但馬斯克曾承諾的 “無人駕駛出租車網絡”已從概念逐步走向現實。
可以說,全球對無人駕駛技術應用的關注也因此被推向了新的高度,而中美兩國在 Robotaxi 賽道上的競爭態勢也愈發清晰。未來,全球可能會上演全球無人駕駛頂峰玩家的對決——美國Waymo、Tesla和中國蘿卜快跑。
放眼全球,目前完整實現了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路測、實際落地應用的,也只有中美兩國玩家。這既是中國科技創新力量崛起的投射,也是中美大國角力的深刻映射。無論如何,百度和蘿卜快跑都牢牢卡住了一個絕佳的“關鍵生態位”。
【新加坡副總理親測“蘿卜快跑”,點贊并歡迎“來新加坡”】
3月下旬的北京,正在迎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日子。春和景明,春暖花開。
王瑞杰副總理是新加坡國立研究基金會主席,關注創新和企業國際合作。3月24日至27日,他在中國首都北京展開四天工作訪問,在訪華期間,他還將與來自金融、商業、創新、醫療和文化領域的人士交流。
作為北京的互聯網公司旗艦、無人駕駛的領頭羊,百度自然成了重點訪問對象。王瑞杰副總理一行在公開道路親自試乘后,對蘿卜快跑無人駕駛車輛的安全和舒適性給出了高度評價表示:“非常好,這就是未來!”當著國內外媒體的面,他當場明確表示:“歡迎蘿卜快跑來新加坡。”
新加坡政要此舉,絕非場面話,而是目標明確。據悉,新加坡政策開放、法規完善,將本國定位為區域無人駕駛研發中心。2013年,新加坡政府就已率先提出“新加坡自動車計劃”,正式開啟新加坡自動駕駛應用之路。該計劃主要圍繞自動駕駛汽車實際應用的可行性、區域內運輸系統及可能涉及的技術及法律政策展開。
早在2016年,新加坡就在全球首個開啟了面向公眾的Robotaxi試運營。2017年,新加坡政府修訂《道路交通法》,允許自動駕駛汽車在公共道路進行測試。至2019年,新加坡計劃將西部超1000公里的所有公共道路測試自動駕駛汽車,道路里程占其總里程的十分之一。
新加坡企發局也鼓勵和支持相關企業發展,并推動企業與全球優質資源整合對接合作,以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并提高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國際競爭力。日前,東南亞網約車和食品配送平臺Grab與多家無人駕駛公司簽署備忘錄,考慮在新加坡部署無人駕駛配送及出行服務。
因此,行業猜測,蘿卜快跑將落地新加坡,助力新加坡打造“全球無人駕駛應用樣本城市”。
【蘿卜快跑出海提速,新加坡香港阿聯酋都在此列】
綜合各方進展來看,蘿卜快跑正在加速奔跑,出海的前期準備基本完成,即將進入落地應用的歷史性階段。而此舉,也被視為百度無人駕駛全球化進展的重要一環。
就在4個月前的2024年11月29日,蘿卜快跑獲得香港首批自動駕駛車輛先導牌照(且是香港唯一無人駕駛汽車牌照)并開啟道路測試,這也是蘿卜快跑獲得的首個右舵左行地區自動駕駛測試牌照。
在香港的落地,標志著蘿卜快跑首次進軍右舵左行交通市場,展示了該平臺對不同駕駛環境的適應性。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十余個城市積累了大量的真實交通場景中的數據,不斷提高蘿卜快跑對極端場景的適應性。
新加坡副總理、迪拜王儲陸續會面李彥宏,阿聯酋AI部長期待蘿卜快跑提供服務、落地香港……這一系列事件說明,蘿卜快跑的安全性和技術能力已經深受海外政要青睞,正在加速出海,有望將全球領先的無人駕駛技術帶給更多國家和地區。
其實早在今年2月,《華爾街日報》就曾報道稱,蘿卜快跑正在迪拜、阿布扎比和利雅得等中東城市以及東南亞地區加強業務團隊的發展。落地迪拜之后,新加坡將成為蘿卜快跑國際化布局的下一站。
【是無人車時代,也是科技強國時代】
無人駕駛是AI大模型在物理世界的典型應用,已經成為全球人工智能戰場的必爭之地。蘿卜快跑屢獲國際權威機構認可,從技術領先到生態制勝,中國無人駕駛方案正在重新定義未來出行。
我一直認為,所謂出海,不能為出而出;而是實力所致,如此才能水到渠成。蘿卜快跑之所以看起來出海動作很快、各相關國家和地區都很歡迎,也無非是產品和技術真正做到了領先。不信?請看這一連串全球頂級媒體的嚴肅報道:
全球頂級期刊《經濟學人》發布長篇報道《中國超級智能的特斯拉殺手》,稱以蘿卜快跑為代表的中國無人駕駛汽車處于領先地位。
創新風向標、權威商業雜志《Fast Company》發布2025創新榜單,DeepSeek、百度名列前茅,《Fast Company》點評蘿卜快跑:“蘿卜快跑的表現已經超越了谷歌的 Waymo無人駕駛汽車”,中國科技正以突破性技術重塑全球產業格局。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布了2025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無人駕駛與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興行業入選,而以百度、谷歌等為代表的AI及無人駕駛玩家,成為推動全球無人駕駛技術發展的重要力量。
《福布斯》發布的“2024年全球自動駕駛十大里程碑”,蘿卜快跑第六代無人車也入圍了。《福布斯》表示:“雖然中國電動汽車價格低于美國,但蘿卜快跑能以不到 2.8萬美元的成本組裝一輛配備計算單元和傳感器套件的無人駕駛汽車是一大進步,這一突破性進展未來將在世界各地復制。”
甚至于2024年7月10日,《華爾街日報》驚呼“中國已經主導了新能源汽車技術!”,并在無人駕駛領域趕上了西方,以蘿卜快跑等為代表的中國公司擁有全球領先的無人駕駛技術。
重磅獎項也少不了:蘿卜快跑入圍科技界“奧斯卡”——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2024年度總決賽,蘿卜快跑成功入選“無人車(Driverless Vehicles)”賽道前三強。本屆評委會特別指出,“蘿卜快跑在無人駕駛領域取得了多項突破性進展”。
從一眾權威媒體頂刊評價中可以看到,蘿卜快跑有兩大創新:
第一個是成本控制驅動創新:大模型重構自動駕駛,蘿卜快跑能夠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在中國復雜的城市道路提供服務。它不但比特斯拉cybercab更早落地,第六代無人車成本不到Waymo的1/7。
第二個是大模型驅動創新,蘿卜快跑技術和環境適應性更強。在中國復雜的城市道路系統中成長起來的蘿卜快跑,能夠快速實現城市級全域復雜場景覆蓋。未來基金管理合伙人Gary Black就曾表示:“由于中國復雜的交通狀況,蘿卜快跑的運營環境是最具挑戰性的環境之一。”
需要強調的是,蘿卜快跑更安全!蘿卜快跑第六代無人車,全面應用“Apollo ADFM大模型+硬件產品+安全架構”的方案,通過10重安全冗余方案、6重MRC安全策略確保車輛穩定可靠,比人開車安全10倍,可以大大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過去兩年的數據顯示,在中國的復雜路況下,蘿卜快跑實際車輛出險率僅為人類司機的1/14。截至今年3月,蘿卜快跑已累計提供超過1000萬次出行服務,安全行駛里程超過1.5億公里。
不但有數據為證,而且有認證為證:2025年1月,國際權威認證機構SGS為百度Apollo開發的軟件框架產品VOS SYS頒發功能安全ASIL D認證證書,這也是功能安全領域最高級別的產品認證。這一認證標志著Apollo軟硬件系統方案的功能安全水平得到國際認可,同時也意味著百度無人駕駛產品能提供更可靠的安全防護,讓用戶在享受便捷出行的同時,安全更有保障。
這,就是政要密集訪問百度、蘿卜快跑加速出海的底層邏輯。“飛瀑之下、必有深潭”,蘿卜快跑拓展全球業務版圖的背后,正是百度十余年深度布局人工智能的強大技術實力。
有此根基,才能不隨風動搖。厚積而薄發,此其時也!
雄觀,資深新經濟觀察家、知名意見領袖,國內首個嚴肅科技脫口秀“雄辯”主講人、十大科技自媒體(見各大權威榜單)。曾在阿里巴巴、360、搜狗、藍港等著名互聯網公司負責相關營銷工作,參與5次IPO,橫跨行業主要領域。每日一篇深度文章+科技熱點快評,發布于微信、微博、頭條、百度,各大門戶及科技博客、媒體社群、短視頻等30+全部主流平臺,覆蓋400萬中國最核心商業、科技人群。為FT金融時報、福布斯等世界級媒體撰稿人,觀點被媒體廣泛轉載引用,影響力極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