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部門禁止汽車廠商使用“智能駕駛”“自動駕駛”“高階智駕”以及“零接管”等夸大其詞的宣傳語,似乎給車企們套上了一個“緊箍咒”。這個緊箍咒,十分有必要。最近兩年,國內智能駕駛掀起“大躍進”之風,給人造成了誤導。而一旦發生安全事故,一些廠商首先想到的就是掩蓋真相,從不承認自己的技術不成熟、有問題。
南郭先生濫竽充數的故事,為大家所熟悉。其實,汽車廠商中就充斥著一些南郭先生。很多缺乏技術積累的汽車廠商,突然就說自己在智駕方面領先了,甚至有廠商喊出“智駕平權”的口號。但凡有一點思考能力的人都知道,這根本是不可能的。全球科技巨頭谷歌已研究了20年、投入數百億美元研發資金,依然十分低調。
谷歌是研究智能駕駛全球最早的公司之一。2004年,絕大部分人還沒有聽過智能駕駛概念,谷歌就重點關注自動駕駛了。2009年,谷歌重金投入這個領域,成立專門的自動駕駛汽車研發團隊。2010年,谷歌就開始了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2014年,谷歌推出無人駕駛汽車。
谷歌曾找過一些傳統汽車巨頭,希望在智能駕駛領域進行合作。不過,這些汽車廠商都拒絕了谷歌。它們認為,智能駕駛并不成熟,面對復雜的場景和極端的環境,可能難以完全把控,倉促上陣,會給駕駛員“心理麻醉”。
不過,特斯拉找到了谷歌,與谷歌合作。但是,雙方牽手不到半年時間,谷歌就緊急叫停了AutoPilot項目。不過,谷歌管理層認識到問題所在,他們認為,一旦向人傳遞“輔助駕駛”,駕駛員就會放松警惕,會在行駛過程中玩手機,甚至呼呼大睡。這個時候,人們就容易盲目信任輔助駕駛系統——即使駕駛員被告知很危險,也很難勸阻他們。
谷歌對自動駕駛一直十分謹慎。2016年底,谷歌自動駕駛項目Waymo獨立出來,成為Alphabet公司旗下的子公司。2023年1月,Waymo公司宣布多個部門解雇員工,自動駕駛卡車項目被推遲。目前,Waymo公司主要專注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以及無人物流,滿足特定場景需求。
相對來說,國內汽車廠商進入輔助駕駛領域,要晚得多,一些廠商甚至是為了“趕時髦”,臨時抱佛腳,好像沒有智駕,就落伍了一樣。因此,他們裝起了“南郭先生”。但是,南郭先生只是演奏樂器濫竽充數,汽車廠商就不同了,把很初級的輔助駕駛,說成高階智能駕駛,盲目夸大智能駕駛技術水平,對外進行虛假宣傳,這種濫竽充數,是會鬧出人命的。
智能駕駛領域的亂象,反映出一些汽車廠商對生命的漠視。相對來說,國外對智能駕駛事故處罰十分嚴格,一旦被認定智駕事故,可能面臨上億元賠償。2024年,Cruise公司(通用汽車旗下自動駕駛子公司)的自動駕駛車隊,因為在暴雨影響判斷,引發一次交通事故,導致行人受重傷,結果被判承擔1.2億美元賠償?。
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我們的汽車廠商,不能裝南郭先生,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