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詹詹、郭小興編輯丨杜海
來源丨新商悟
(本文約為900字)
當華爾街還沉浸在算力狂歡中,阿里巴巴集團主席蔡崇信卻向滾燙的賽道潑出了一盆冷水。在匯豐峰會上,他說:"美國數據中心投資公告正在重復上演,泡沫苗頭已現。"泡沫的根源,在于資本對AI的盲目樂觀與技術商業化滯后的矛盾。
2025年的AI戰場,數據中心成為新的戰略要地。國家層面,1月21日,特朗普宣布將投入高達5000億美元用于AI基礎設施建設,其中OpenAI、軟銀集團、甲骨文計劃成立名為Stargate的合資公司。
公司層面,微軟800億美元、Meta650億美元、OpenAI1000億美元、亞馬遜1000億美元...... 四大巨頭合計超3200億美元的資本開支,將 AI 數據中心推至歷史巔峰。
光鮮的投資數字背后,重復建設的陰影悄然蔓延。正如蔡崇信所指:"當每家公司都在重復投資類似的基礎設施,過剩的幽靈就會浮現。"
今年2月,微軟取消數百兆瓦數據中心租約的傳聞,成為市場轉折點,被解讀為“預見到供大于求”。高盛研報警示:科技七巨頭估值溢價中,42%來自對“AI想象力”的定價,與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竟然意外地相似。
更深層的沖擊來自技術變革。中國DeepSeek開源的低成本模型R1,將AI訓練成本壓縮至行業1/15,直接動搖了"越大越強" 的基建邏輯。摩根士丹利預測:現有數據中心規劃已超前實際需求3-5年。"我們正在為不存在的AI應用建造宮殿。"某華爾街分析師坦言。
關于AI數據資產泡沫退潮的 “幸存者畫像”,斯坦福AI研究院高級顧問李明博,則是更為務實地指出:"2025年將是AI產業的分水嶺,能活下來的不是燒錢最多的,而是把技術變成現金流最快的。"
正經社分析師認為:蔡崇信的預警,不是否定 AI 的未來,而是提醒業界,算力競賽不應淪為數字軍備競賽。在泡沫退潮時,依賴資本講故事的公司只能裸泳;真正能存活的贏家,將具備技術閉環+商業落地+現金流健康的鐵三角能力。【《新商悟》出品】
CEO·首席研究員|曹甲清·責編|唐衛平·編輯|杜海·百進·編務|安安·校對|然然
聲明:文中觀點僅供參考,勿作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喜歡文章的朋友請關注新商悟,我們將對商業趨勢、邏輯與倫理進行持續關注
轉載新商悟任一原創文章,均須獲得授權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權信息,否則視為侵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