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星河版(HarmonyOS NEXT)的持續迭代,越來越多的開發者正在加入這場生態建設。華為 “耀星計劃” 已投入70億元激勵資金,實現了15000多個應用及元服務上架。
而隨著科技自強自立理念的深入推進,鴻蒙系統迎來一波又一波“國家隊”應用的加入和完善,讓華為最初的 “自救方案” 實現了華麗升級,演變成一場關乎中國操作系統生態數字主權的突圍之戰。如今的鴻蒙系統,早已擺脫了曾經被視為 “應急備胎” 的刻板印象,一躍成為我國戰略性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今的鴻蒙不再是“應急備胎” 的刻板印象,而是我國戰略性基礎設施!
2019年,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谷歌斷供GMS(谷歌移動服務),直接威脅到華為手機的海外市場生存。彼時,鴻蒙系統的亮相被不少人視為“應急備胎”,甚至有人質疑其能否真正替代安卓。但五年過去,鴻蒙不僅活了下來,設備用戶量突破10億,更在技術架構上實現了分布式操作系統的創新,正式上升為全球第三大移動操作系統。
并且,最新的數據更是振奮人心,鴻蒙OS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激增至19%,首次超過iOS的份額,這是對鴻蒙系統實力的有力證明。
從宏觀視角來說,沒有自主系統,何談安全可控?尤其是在數字經濟時代,操作系統是“數字社會的基石”。微軟Windows、谷歌安卓、蘋果iOS長期壟斷全球市場,不僅意味著商業利潤的外流,更意味著數據安全、產業標準的控制權掌握在別人手中。
哪怕安卓開源,但核心服務(如GMS)仍受制于谷歌。一旦遭遇極端制裁,國內手機廠商可能面臨“系統能用,生態癱瘓”的窘境。俄烏沖突期間,谷歌、蘋果對俄羅斯的支付服務封鎖就是前車之鑒,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正因如此,“國家隊” 應用紛紛以最快的速度適配鴻蒙生態,其目的就是為了避免陷入這種被動的局面。在金融、通信、航空等關鍵領域,涉及到大量的敏感數據,如果繼續依賴國外的操作系統,就如同將自己的命門拱手交給他人,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
而鴻蒙系統的分布式架構以及微內核設計,使其在安全性方面具備天然的優勢,能夠更好地滿足政務、金融等高安全需求場景的嚴苛要求。
可以預見,鴻蒙系統也將繼續發揮其作為戰略性基礎設施的重要作用,助力我國在科技領域實現更高水平的自立自強,為國家的數字經濟發展和信息安全保駕護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