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眼】快手與群眾體育的“雙向奔赴”,是一樁值得期許的“美好姻緣”。
作者丨張賓
圖片丨來自網絡
2021年8月,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為群眾體育的發展做了戰略部署。2025年是該計劃的收官之年,現階段,我國的群眾體育發展已經進入了快車道。日前在無錫召開的2025年全國群眾體育工作會議公布了一組權威數據:去年,群眾周邊賽事約為31.7萬個,“三大球”群眾賽事活動、群眾冰雪賽事活動蓬勃發展。
這份成績單背后,離不開各類群眾賽事活動主辦方的傾情投入。快手就是這個陣營中的一員,其先后打造了“村BA”“村奧會””村冬奧”“村釣”等一系列群眾體育賽事,為全民健身熱潮提供了強大助力。
快手在群眾體育方面的深耕還在加碼。在3月24日舉辦的2025快手體育生態共創大會上,快手公布了在群眾體育方面的未來規劃。值得一提的是,快手還與NBA中國續簽了戰略合作伙伴協議,未來雙方將攜手打造相關賽事IP,為全民體育發展增磚添瓦。
從2022年,快手在群眾體育方面進行了廣泛的布局,如今已經打造出了一個獨特的群眾體育生態系統。那么,快手為何選擇深耕群眾體育?它在群眾體育賽道實現破局的成功之匙是什么?未來,快手的群眾體育戰略將走向何方?
群眾體育緣何成為快手的“抓手”?
2014年頒布的國務院46號文件,明確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更是將群眾體育推到了歷史新高度。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全國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超過5億,群眾賽事數量同比增長顯著。
群眾體育覆蓋受眾廣闊,是體育強國的關鍵一環。此外,其還蘊含著巨大的商業潛能和社會價值。
除了本身的商業價值,群眾賽事活動可以通過與地方文旅結合,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增強社區凝聚力,提升地方文化認同。可以說,群眾體育賽事不僅是全民健身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地方經濟發展的全新引擎。
快手選擇深耕群眾體育,既響應了國家戰略方針,也契合了自身的生態基因。煙火人間和多元內容共生是快手社區的底色。“快手是有溫度的,是非常體現中國大眾文化的一個真實社區。快手是有活力的,體育內容成為社區生態里活力的代名詞。”快手內容部運營負責人黃咪咪表示快手的體育敘事邏輯由單向內容輸出走向了強大的全民共創生態,是體育內容傳播的絕佳載體,而群眾體育賽事與煙火氣的快手結合,能夠得到更淋漓盡致地呈現。普通人在運動場上的拼搏與熱愛,通過短視頻平臺,可以被更多人看見,競技的熱血、感染力能夠在更廣闊的群體中傳播。
數據也予以了佐證。數據顯示,快手的體育內容興趣用戶規模約5.2億,每天有將近2億人在快手上看體育的內容,同時,2024年接入的群眾賽事開播場次達到7000+,較2023年上漲了160%。
快手的技術優勢還可以賦能群眾體育賽事。直播、短視頻、AI等技術讓群眾賽事掙脫了地域的束縛,走向了更寬廣的天地,觀賽門檻被大幅降低,傳播效果實現了幾何級增長。這也極大釋放了群眾體育賽事的商業潛能和社會價值。基于此,我們并不難理解快手深耕群眾體育的初衷。
快手如何在群眾體育賽道實現破局?
疫情之下,群眾體育賽事的價值反而破繭而出。快手敏銳捕捉到了這一時代趨勢,并進行了積極地探索。2022年9月,快手聯合NBA在福建石獅舉辦“鄉村籃球冠軍杯”,進行了試水。
“鄉村籃球冠軍杯”的成功,讓快手擁有了更大的決心。2023年,快手開始正式布局群眾體育賽道,以籃球為核心,在全國各地舉行快手村BA系列賽事。
去年,快手的群眾體育賽道布局進行了全面升級,賽事體系由村BA,延伸至村釣、村冬釣、村超等。還有一個突破就是在重大賽事期間舉行舉辦村大賽,比如巴黎奧運會之前在貴州舉辦快手村奧會,哈爾濱亞冬會之前在遼寧舉辦快手村冬奧。
短短三年時間,快手由點及面,織就了一張覆蓋全民化、本土化、多元化的群眾體育賽事之網,構筑了獨特的“群眾體育賽事IP矩陣”。
快手在群眾體育賽事方面的快速成長,離不開生態基因和平臺優勢。海量的受眾,以及草根敘事的內容邏輯,讓群眾體育賽事在快手平臺收獲了更大的情感認同。相關數據顯示,快手自辦群眾體育賽事直播總觀看人次超27億、賽事短視頻總觀看人次超140億,全網熱搜1200個+;平臺全年接入各地體育賽事超7000場,直播觀看人數超10億。這也充分展示了快手承載群眾體育賽事的天然優勢,以及與群眾體育賽事之間產生的化學反應。
與此同時,快手非常注重區域化運營,并致力于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在賽事選址方面,快手的“群眾體育賽事IP矩陣”選擇體育文化濃厚的地區,比如廣東東莞、貴州小寨、寧夏海原等地;內容維度,側重文化融合,與當地民俗進行了有機融合,寧夏小曲、山西嗩吶、廣東醒獅等文藝形式都出現在賽場上;比賽獎品也極具地域特色,包括了東北凍梨、佛山非遺彩燈、宜賓燃面等。
快手體育內容推薦官、籃壇名宿巴特爾就被快手村BA的地域化特色震撼到了。“我第一次去快手村BA現場,說實話有點像NBA賽場一樣的震撼。沒想到民間業余賽事會這么火爆、這么熱鬧。有很多獎品,我記得有臘肉,還有豬。”
“群眾體育賽事IP矩陣”的破圈,還包括快手在資源和技術等方面的扶持。快手通過嫁接明星和達人資源,讓群眾體育賽事更具看點。鄧亞萍、巴特爾、蘇炳添、金博洋等體育明星,以及龔琳娜、屠洪剛、劉畊宏等知名文藝界人士的加持,提升了賽事的熱度,也讓賽事獲得了更好的破圈效應。
在直播方面,快手將一流的轉播技術應用到群眾體育賽事中,提升了IP本身的價值,也為觀眾帶來了極佳的觀賽體驗。這里面包括多機位直播、子彈時間、AR數據可視化等技術。“明星+達人+技術”的打法,讓草根賽事從“江湖之遠”走向了“廟堂之高”。
快手還通過直接商業賦能,以及與地方文旅的融合,找到了釋放群眾體育賽事商業潛能和社會價值的路徑。在比賽現場,我們也看到了加多寶、滴滴、小鵬汽車、貪玩游戲等品牌的身影;快手平臺的直播帶貨優勢,與群眾體育賽事的結合,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直接助力;賽事本身也是體育與文旅結合的范本,能夠拉動舉辦地的消費需求。
“體育+文旅+電商”是快手在群眾體育賽事方面成功的另一個“萬能公式”。在村BA寧夏站比賽中,快手通過官方直播間,以及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新華社等五十多家媒體及平臺達人全程直播,并為線上觀眾推薦寧夏當地好物;廣州站,快手村BA打造了粵好吃、粵好玩、粵好買的年貨直播間福利活動,讓用戶能邊看賽邊買貨;山西站,快手發起以物置票活動,觀眾購買等價助農產品即可進行票務置換,為當地企業帶來近百萬現金收益。
正如人民日報評論刊文所言,從“村BA”到“村超”再到“村奧會”,近年來,鄉村體育賽事蓬勃開展。這些接地氣,聚人氣的文體活動,體現地方特色,充滿情感張力。不僅提振了參賽、觀賽人的精神面貌,拓展了鄉村消費空間,也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平臺,串聯起廣闊世界,讓更多人走進中國鄉村,了解中國鄉村。
破局之后,快手會將群眾體育帶向何方?
2025快手體育生態共創大會,快手還發布了在群眾體育方面的全新戰略規劃,持續探索全品類群眾體育賽事”。
既然已經在群眾體育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快手沒有理由不持續深耕。未來,快手將升級“快手村BA”,目標是覆蓋全國6大賽區,舉辦120+場賽事,并在11月和12月份舉行年度總決賽。另外,快手與NBA中國合作打造的相關賽事IP同樣值得期待。
除了縱向深耕,快手在群眾體育賽事方面的發展路徑還包括橫向拓展,結合民俗特色,在現有賽事格局之下,新增龍舟、摔跤、賽馬等賽事,擴大“群眾體育賽事IP矩陣”的外延,豐富賽事矩陣的內涵,實現“全國多點開花”。
快手還計劃通過多方合作共創,包括與地方政府、行業協會、民間組織的合作,構建一個更健康、生命力更強大的群眾體育生態圈。
快手在群眾體育賽事的布局和升級,持續為全民健身計劃和鄉村振興提供動力源泉,推動地方體育基礎設施的完善,掀起民間體育新浪潮。
通過打造群眾體育賽事體系,快手正在幫助中國體育產業完善賽事生態。隨著快手村奧會、快手村冬奧的推出,以及龍舟、摔跤、賽馬等賽事的即將推出,快手的群眾體育賽事體系即將蛻變成一個完整的“金字塔式”群眾體育賽事生態。各種明星、達人資源,以及數字化的賦能,讓這個賽事體系擺脫了自娛自樂的業態,可以通過品牌植入、電商嫁接、文旅融合等方式,擁有更強的商業變現能力。這也是為中國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探索了一條全新的成長路徑。
此舉對于快手而言,同樣意義深遠。這一體育賽事生態,對快手平臺的內容形成了有益補充,增強了快手的平臺競爭力,有助于幫其打造一條差異化內容的護城河;其與直播、短視頻和電商的結合,也為快手帶來收益的顯著增長。
結語
從快手村BA到快手村奧會,快手在群眾體育領域完成了從布局到破局的跨越。未來,快手計劃搭建的是一個金字塔式的群眾體育生態圈。
快手的成功,不僅僅緣于平臺基因和運營策略,也包括了對社會需求的深刻洞察,以及對體育發展趨勢的敏銳捕捉。它的成功,能為快手帶來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雙豐收”。這場快手與群眾體育的“雙向奔赴”,是一樁值得期許的“美好姻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