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文監測、水資源管理以及防洪減災等領域,河道斷面流量的精確測量至關重要。雷達流量計作為一種先進的非接觸式測量設備,憑借其獨特的優勢在河道流量監測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文將詳細介紹雷達流量計在河道斷面流量測量中的安裝方法。
一、安裝前的準備工作(一)安裝環境評估
在安裝雷達流量計之前,首先需要對安裝環境進行仔細評估。確保安裝場所遠離強電磁場干擾源,如大型電機、變頻器等,以避免對雷達信號造成干擾。同時,安裝場所應無強腐蝕介質和高溫熱源,以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和使用壽命。
(二)安裝位置選擇
選擇合適的安裝位置對于雷達流量計的測量精度至關重要。一般來說,雷達流量計應安裝在介質平穩流動的地方,遠離強烈震動和渦流區域。對于明渠或河道安裝,應確保雷達波能夠覆蓋到整個測量斷面,且不受漂浮物、漩渦和水生植物的影響。
(三)工具與材料準備
在安裝前,需要準備好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螺絲刀、扳手、電纜、支架等。同時,檢查設備是否完好無損,所有部件是否齊備。
二、安裝步驟(一)安裝支架
根據設備的重量和尺寸選擇合適的支架,并將其固定在選定的安裝位置上。支架應牢固可靠,能夠承受設備的重量和運行時產生的振動。
(二)安裝傳感器
將雷達流量計的傳感器放置在支架上,確保其與管道中心線保持平行或按照安裝要求調整角度。使用螺栓將傳感器固定在支架上,確保其穩定不晃動。在安裝過程中,應注意避免被測介質直接沖擊傳感器。
(三)連接線路
將傳感器與主機之間的電纜連接到相應的接口上。確保電纜連接牢固,不會因振動而松動。同時,檢查電纜是否完好無損,避免在后續使用過程中出現故障。
(四)接通電源和信號線
將雷達流量計連接到電源,并根據需要連接外部設備(如數據采集系統)的信號線。
三、安裝方式
河道非接觸式流量監測,是在滿足測流精度要求的情況下,根據引水河道斷面情況,按照河道寬度,選擇不同的監測方案:10m以下河道采用單點(桿式)安裝測流方式,10-20m河道采用雙點(桿式)安裝測流方式、20m以上河道采用陣列(纜道)安裝測流方式,并根據不同安裝方式配置適當的測流設備。
(一)單點桿式安裝方式
桿式流速儀支架由主鋼管柱、水平鋼管、鋼筋混凝土基礎三部分組成。主鋼管柱高3-5米,選用直徑300~200mm、壁厚8mm的熱鍍鋅八棱變徑鋼管,太陽能電池板安裝在柱頂;水平鋼管懸臂長度為2~4米,選用直徑250~150mm、壁厚6mm的熱鍍鋅八棱變徑鋼管。鋼筋混凝土基礎根據地質情況可采用C30基礎或樁基礎,當建設地點位于河道內、較陡斜坡上或地基土較差時采用樁基礎。
(二)雙點桿式安裝方式
雙點桿式安裝方式與單點安裝方式基本相同,采用在河流的兩側岸邊各架設一臺流量計的方式進行流量監測。每臺流量計表示整個河流一半的流量,兩個流量計的流量代數和為整個河流的流量。
(三)陣列(纜道)安裝方式
當河道寬度大于20米時采用陣列(纜道)安裝方式。陣列(纜道)安裝方式由纜道鋼管柱、拉索、鋼柱基礎、地錨基礎四部分組成。纜道鋼管柱高6米,選用直徑300~200mm、壁厚12mm的熱鍍鋅八棱變徑鋼管,柱頂固定流速儀拉線和拉錨索;拉線規格為1×7?11.40鍍鋅鋼絞線,長度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確定。鋼柱基礎、地錨基礎均采用C30基礎,以天然地基作為基礎持力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不小于120kPa。
四、調試
安裝完成后進行調試,確保設備正常運行。需使用對應的調試工具進行調試,數據按照預先配置的時間穩定上傳至調試工具主界面后,即調試完畢。
五、維護與保養
定期檢查雷達流量計的工作狀態,清潔傳感器并確保其正常運行。如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聯系廠家進行維修或更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