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刷手機的你,是否也和我一樣? 朋友圈里的同齡人升職加薪,小紅書上人均年入百萬,直播間永遠在販賣焦慮——這個時代,每個人都被迫在賽道上瘋狂奔跑,連喘息都成了奢侈品。
四十年前,阿城筆下的王一生同樣活在"賽道"上。只不過他的賽道是上山下鄉的綠皮火車,是饑荒年代發霉的窩頭,是政治運動掀起的漫天黃沙。但這位棋呆子做了一件最叛逆的事——當所有人忙著背誦語錄、爭當標兵時,他揣著母親用牙刷柄磨的棋子,蹲在街頭和老頭們廝殺楚河漢界。
這個不會說漂亮話的知青,在棋局里找到了對抗荒誕的密碼。他能在車輪戰中連戰九位高手,卻把比賽獎金全換成饅頭分給圍觀群眾;他記得棋譜里每個殘局,卻記不住領導講話的要點。當整個時代都在追求"進步"時,他固執地守護著棋盤上的宇宙,像保護著最后的火種。
今天的我們不再缺衣少食,卻在信息洪流中患上了精神饑荒。當"躺平""擺爛"成為流行詞,《棋王》突然有了新的注解:或許真正的破局之道,不是加入內卷游戲,而是像王一生那樣,在水泥森林里找到屬于自己的"棋盤"??梢允巧钜龟柵_上的天文望遠鏡,通勤路上循環播放的播客,或者周末公園里寫生的素描本。
合上書時,我突然懂了阿城為什么要用"棋王"命名。在這個AI都能寫詩的時代,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這種笨拙的堅守——不是要打敗誰,而是要在喧囂中聽見自己心跳的聲音。就像王一生說的:"人吃飯不單為活著,下棋也不單為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