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近年來,美國政府通過巨額補貼、技術封鎖和關稅壁壘來鞏固自身科技優勢,推動科技壟斷,同時拒絕國際監管,試圖延續科技霸權。正如昔日的軍工復合體一樣,如今美國的科技工業復合體正在崛起,成為影響美國政府內外政策的重要力量。美國以“捍衛自由”之名行霸權主義之實。世界各國應推動真正平等的技術合作,避免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淪為新型霸權工具。
本文為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作者:馬爾科斯·科爾德伊羅·皮雷斯
(Marcos Cordeiro Pires)
巴西圣保羅州立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
1月15日,時任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發表告別演說時,提到了前總統艾森豪威爾1961年令人難忘的告別演說。當時,艾森豪威爾談到了軍工復合體掌握巨大權力的危險,他說:“在政府各部門中,我們必須警惕軍工復合體獲得不必要的影響力,無論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權力錯位帶來惡性增長的可能性目前已經存在,并將持續存在。”
拜登在演說中提到艾森豪威爾并非不合時宜。他同時還提到了一些大型科技企業目前擁有的不成比例的權力。他說:“60年后,我同樣擔心科技工業復合體的潛在崛起,這也可能對我們的國家構成真正的危險。美國人正被鋪天蓋地的錯誤信息和虛假信息所淹沒,這助長了權力濫用……真相被為了權力和利益而編造的謊言所掩蓋……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是我們這個時代——也許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技術。沒有什么比這更能給我們的經濟、安全、社會乃至全人類帶來更深遠的可能性和風險了……我們必須確保人工智能是安全可靠的,并且對全人類有益。”
圖片來源:東方IC
有必要指出的是,盡管多年來已經有許多人不斷提出警告,但美國的政治權力仍然是由億萬富翁把持著。關于軍工復合體,幾十家智庫都在替武器制造商說話,在意識形態上為它們辯護,通過人為制造威脅來引導國家走向戰爭,比如在阿富汗或伊拉克。它們為了滿足軍工企業的貪欲,千方百計地為近1萬億美元的國防預算尋找理由。
大型科技企業也采取了同樣的“操作”:它們建立了一個廣泛的智庫網絡,對抗社會的公平監管,捍衛自己的利益。在“言論自由”的名義下,他們制造虛假新聞吸引人們的眼球,大賺特賺。這些大型科技企業是世界各地政治攻擊的幫兇,它們參與“混合戰爭”,煽動顏色革命,它們的主子看誰不順眼它們就咬誰。
諷刺的是,拜登在自己任期的最后幾天提到大型科技企業的這種力量,但他本人在擔任總統的四年里,卻為支持美國的科技巨頭做了不少事情,保護它們免受全球競爭的影響,并制定了《芯片與科學法案》《通貨膨脹削減法案》等產業和技術政策,為相關行業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補貼。拜登政府還采取保護主義措施,拒絕向中國提供先進的半導體元件,對中國企業生產的電動汽車征收100%的關稅,還在美國國內打壓TikTok。
圖片來源:新華社
今年2月10日至11日,人工智能行動峰會在法國巴黎舉行,全球10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企業、研究人員和民間組織參加峰會,為國際上發展人工智能制定指導方針。在會后發表的聲明中,列出了一些不具約束力的原則,例如促進人工智能的可及性,以縮小數字鴻溝;確保人工智能是開放、包容、透明、合乎倫理、安全和可信的,同時考慮到適用于所有人的國際框架;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國際治理協調等。共有6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聲明,包括法國、中國、印度、巴西、日本、加拿大、非盟等。遺憾的是,美國和英國代表拒絕簽署聲明。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聲明中所提到的這些指導原則是中性的,不針對任何特定的企業或國家。其目標是制定規范,確保人工智能的發展不會反過來對個人和社會造成傷害。此外,該文件還預設了創建最低水平的治理,以鼓勵合作并規范這種顛覆性技術的開發標準。
在峰會期間,美國副總統萬斯對歐盟的監管方式提出了警告,稱“對人工智能領域的過度監管可能會扼殺一個變革性的行業”。然而,所謂“捍衛創作自由”,潛臺詞是維持現狀,這有利于美國企業,尤其是美國的大型科技企業,它們希望保持自己的權力和超額利潤。
考慮到人類面臨的巨大問題和應用人工智能的巨大可能性,我們決不能讓這種顛覆性技術成為美國自私行為的目標,在一個日益多極化的世界繼續任由它施展霸權。正如沒有人能用篩子遮住太陽,國際合作永遠是最好的出路。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本文英文版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英文版標題為 "Get Smart, stay safe"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唐文若
編輯:張釗
中國觀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是中國日報旗下的傳播型智庫,匯聚全球中國問題研究的意見領袖、政商精英和學界翹楚,建設全球中國議題“朋友圈”;集納海內外“最強大腦”的權威觀點,建成內容具有聚合性、權威性和工具性,傳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臺和中國議題最權威的風向標。
我們關注的重點議題包括國際關系和全球治理、經濟、科技、人口、氣候環境、衛生健康、糧農土地等。歡迎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機構同我們聯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關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電話:+86-10-64995765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15號
www.chinawatch.cn
好看,請點 [分享] [點贊] [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