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9日,香港著名作詞人盧國沾在睡夢中安然離世,享年76歲。這一消息傳來,華語樂壇及文化界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人們紛紛以各種方式緬懷這位偉大的詞人。
盧國沾1949年5月2日出生,祖籍廣東江門蓬江潮連,幼年便移居香港。畢業(yè)于香港中文大學的他,1968年踏入TVB擔任撰稿人,1976年憑借為電視劇《巫山盟》主題曲填詞,正式開啟了輝煌的創(chuàng)作生涯。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超過3000首粵語歌詞,與黃霑、鄭國江并稱為香港樂壇“詞壇三宗匠”,更被譽為“詞圣”。
盧國沾的作品題材廣泛,主題多樣。在武俠與家國情懷的表達上,他的筆觸雄渾有力。《萬里長城永不倒》中“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在改革開放初期,如同一劑強心針,喚醒了無數(shù)國人的民族意識,成為那個時代的精神戰(zhàn)歌;《大地恩情》則飽含著他對家鄉(xiāng)潮連的眷戀深情,讓人動容。其詞作風格獨特,剛勁有力,恰似“鐵沙掌”,與鄭國江的“太極拳”、黃霑的“詠春拳”形成鮮明對比,獨樹一幟。
從文學性與哲思的角度看,盧國沾的歌詞堪稱典范。他巧妙運用對比與獨白體,像《小李飛刀》里“刀鋒冷,熱情未冷”,短短幾個字,便將人物內(nèi)心的掙扎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每當變幻時》中“石頭他朝成翡翠”,以形象的隱喻,道盡時光流逝的滄桑之感。學者贊譽他的作品“欲掣鯨魚碧海中”,既有古典詩詞的深遠意境,又能精準地觸碰到現(xiàn)代人的心靈深處。
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樂壇,“無情不成歌”之風盛行。盧國沾卻挺身而出,發(fā)起“非情歌運動”,創(chuàng)作了《前程錦繡》《夢想號黃包車》等一系列勵志佳作。這些作品不僅拓寬了流行音樂的內(nèi)涵,賦予其更深刻的社會意義,更對林夕、黃偉文等后輩詞人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1990年,盧國沾不幸中風導(dǎo)致半身不遂,此后逐漸淡出詞壇。但即便身體抱恙,他依然積極投身于公益和文化活動,展現(xiàn)出堅韌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2001年,他榮獲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xié)會“終身成就獎”;2015年,又獲十大中文金曲“金針獎”,這些榮譽是對他卓越成就的高度認可。其家鄉(xiāng)江門市將祖居改造為文旅空間,收藏了他的手稿、黑膠唱片等珍貴物品,成為人們追思他藝術(shù)成就的重要場所。
盧國沾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寫的《前程錦繡》中“斜陽里氣魄更壯,斜陽落下不必驚慌”那樣,即便遭遇人生的困境,依然保持著豪邁與堅韌。他的歌詞,不僅是刻在華人DNA里的動人旋律,更是香港精神的生動縮影。
如今,盧國沾雖已遠去,但他留下的寶貴音樂財富和精神力量,將永遠銘刻在華語樂壇的歷史長河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音樂人。我們會永遠懷念這位偉大的詞人,他的作品也將在歲月的流轉(zhuǎn)中,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愿他在另一個世界,依然能與音樂相伴,繼續(xù)譜寫那動人的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